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在二维质子磁共振波谱(two dimensio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2D1HMRS)上的代谢特点及相对定量分析.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28例.所有受试者术前均进行二维多体素1H-MRS扫描.测量脑胶质瘤患者病灶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健侧相应部位的Cho/Cr、Cho/NAA、NAA/Cr、Lac/Cr、Lipid/Cr比值,并与对照组相应区域各比值比较.结果 所有胶质瘤患者,肿瘤瘤体区的波谱谱线均表现为Cho升高,NAA、Cr明显下降,部分患者还出现Lac、Lipid峰;肿瘤周边区亦出现类似的异常谱线.肿瘤实质部与瘤周、肿瘤实质部与健侧组织Cho/Cr、Cho/N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实质部、瘤周与健侧组织比较NAA/Cr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实质部、瘤周与健侧组织比较Lac/Cr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部与健侧Lipid/Cr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周围与肿瘤实质、肿瘤周围与健侧比较Lipid/Cr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 能够较可靠反映脑胶质瘤代谢特点及浸润生长的特性,为胶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3.0T MR DWI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4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且术前MR分期为T3、T4期;均于新辅助放化疗前及治疗后术前1周接受DWI联合常规MR序列扫描;根据Dworak's肿瘤消退分级标准,其中敏感组(TRG 3~4级)21例(21/54,38.89%)、不敏感组(TRG 0~2级)33例(33/54,61.11%)。测量直肠癌病变区治疗前后长度、厚度及ADC值,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Δ长度、Δ厚度、ΔACD)及变化率(长度%、厚度%、ACD%)。结果 54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变区较治疗前长度缩短、厚度减低、ADC值升高(P均<0.01)。新辅助放化疗后敏感组ADC值、ΔADC值及ADC%均高于不敏感组(P均<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有效,治疗后病变区ADC值、ΔADC及ADC%指标对疗效有评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多参数、高软组织分辨率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成像方法不断涌现,为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检出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其中,超快速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合成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指纹打印技术及一系列高级扩散加权成像技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和拉伸指数模型成像)均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乳腺病变潜在的组织学或病理学特征,为良恶性鉴别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将从成像原理、技术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层面,系统地阐述上述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肾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和肾癌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279例做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肾癌.对肾癌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肾癌在CT增强扫描早期呈中度和显著强化者占90.32%,除颗粒细胞都为均匀强化外,其余细胞类型呈不均匀强化,32.26%肿瘤边缘有或多或少的短毛刺(χ~2=38.2,P<0.01),短毛刺征象与病理检查肾包膜侵犯有显著关系.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40%;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为0.84;肾癌的CT分型与癌肿细胞类型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更好地显示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肾癌的诊断准确性和分期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的MR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卵巢上皮癌,按照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分为3组,其中高分化18例,中分化22例,低分化28例。分析评估各组病例的MR征象。结果:卵巢上皮癌MRI特征为卵巢肿瘤病变累及双侧、以囊实性和实性为主、肿瘤侵袭邻近器官及肿瘤种植更常见于低分化、中分化的肿瘤,与高分化肿瘤有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肿大更常见于低分化的肿瘤,与高分化肿瘤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卵巢上皮癌分化程度不同,显示明显不同的MR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2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对侵犯深度判定的准确率达88.5%,对转移淋巴结判定的准确率达96%,能够很好显示病变范围、侵润程度、周围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CT分期与病理分期基本相符.结论通过直肠癌的CT征象分析,对于术前推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表现与HER-2(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癌患者的MSCT扫描资料,分别测量或判断肿瘤的大小、厚度、部位、强化方式及程度、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全部患者标本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常规检测HER-2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SCT影像学表现和HER-2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17例患者中有23例(19.7%)HER-2过表达,HER-2过表达与肿瘤大小、强化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表达与肿瘤的厚度、部位、强化方式、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MSCT中表现的肿瘤大小、强化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HER-2的表达情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腹部螺旋CT扫描优点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CT(spiral CT或helical CT)是1989年首次被提出的,它是当今CT研制的最新成就。由于它的一系列优点,已经成为90年代最佳的CT技术。常规CT扫描采取停-进原则,即CT扫描采集数据时,病人扫描部位处于静止状态,采样结束扫描间歇时床移动,再进行第二次扫描采集数据。如此反复进行,每次扫描只能产生一幅横断层图像。与常规CT扫描不同,螺旋CT扫描时,病人躺在检查床上以等速通过CT机架,同时X线管球连续旋转并曝光。这样采集的扫描数据代表在一个连续的螺旋形空间内的分布。所以螺旋CT亦称体积CT扫描(volume  相似文献   
10.
分子影像学的许多发展已经使人们对活体内特异分子作用靶点和分子作用路径有了更直观形象的认识。近几年,高分辨率体内成像的方式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成像,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SPE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及光学成像(optical imaging)。在其光学成像领域当中新兴的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成像已逐渐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新进展主要包括生物兼容性好的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开发和和各类探针的合成,并针对各种疾病动物模型所进行的实验性研究。此综述将具体介绍近红外荧光成像在当前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