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部分患者合并严重的呼吸衰竭,如不能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将很快导致全身脏器不可逆的缺氧性损害,诱发脑、肝、肾、肺等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吸氧等治疗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奏效,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3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珙县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的防治成效。方法对珙县2007-2009年地氟病相关项目的监测。结果与2007年相比2008年轻病区玉米氟下降0.95mg/kg,辣椒氟下降9.64mg/kg,腊肉氟下降0.86mg/kg,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中病区玉米氟下降2.19mg/kg,辣椒氟下降17.05mg/kg,腊肉氟下降0.86mg/kg,尿氟下降2.08mg/kg,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下降13.74%,与2007年相比2009年轻病区玉米氟下降0.96mg/kg,辣椒氟下降10.42mg/kg,腊肉氟下降1.39mg/kg,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下降5.76%,与2007年相比2009年中病区玉米氟下降2.18mg/kg,辣椒氟下降38.96mg/kg,腊肉氟下降1.14mg/kg,尿氟下降2.36mg/kg,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下降35.59%。2007-2009年玉米氟、辣椒氟、腊肉氟呈逐年下降趋势,尿氟排泄量也逐年降低,2个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和氟斑牙指数逐年下降。结论珙县燃煤型地氟病病区采取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成效,但近3年来辣椒氟和腊肉氟含量仍然超过国家标准,建议继续加强地氟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改变辣椒和腊肉的储存方式,使病区群众尽快远离地氟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对预测ICU急危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入的内科急危重症患者398例.分别于入院后24小时内对每位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及计算死亡风险率.且计算各分数段及总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验证预测结果的有效性.结果:①存活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分段间预测病死率均显著差异(P<0.01).评分值>15分至>25分分数段,实际病死率由26.2%升至70.9%和预测病死率由(21.1±4.3)升至(85.3±5.2)%;评分与实际病死率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预测病死率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PACHE Ⅱ评价系统在判断ICU急危重症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当有A-PACHE Ⅱ评分分值>15分时,患者实际与预测死亡率均接近30%,预测死亡特异性达到80%以上.以A-PACHE Ⅱ评分分值15分作为出入ICU标准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诊断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与信阳泰福医学检验所合作的相关医院的4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统计分析筛查及检测结果。结果 有45例新生儿听力未通过初筛,占总数的11.25%,有2例新生儿听力未通过复筛,占总数的0.50%,最后听力学诊断1例,诊断率为0.25%;400例中有24例新生儿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占总数的6.00%;其中GJB2基因235delC位点分布概率最高为2.00%,SLC26A4基因的IVS7-2A>G位点分布概率次之为1.75%;最终有1例新生儿复查为听力障碍,占总数的0.25%;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共计检出2例听力障碍。结论 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的诊断检出率,能有效弥补单独检测的不足,从而为临床医师早期采取措施干预听力损伤患儿提供重要依据,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听力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部分患者合并严重的呼吸衰竭,如不能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将很快导致全身脏器不可逆的缺氧性损害,诱发脑、肝、肾肺等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但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吸氧等治疗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奏效,故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3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贺斯(HES)和林格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绵羊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EVLW)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内毒素静脉注射复制绵羊ARDS模型,补充贺斯(A组)10 mL/kg和林格液(B组)20 mL/kg,分别记录模型时(0 h)、补液后1、2、3 h的心率(HR)、心输出量(CO)、胸腔内血容量(ITBV)、心脏舒张末期容积(GEDV)以及EVLW的变化,并观察不同液体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HR在模型成功0 min明显升高,补液后下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补液后A组CO、ITBV升高明显大于B组;两组间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均无显著差异.两组EVLW成模后均明显升高,补液后2、3 h B组EVLW明显高于A组.结论:HES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优于林格液,且不明显增加EVLW和肺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ALI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中全程应用BIPAP通气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16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LI患者均采用BIPAP通气模式,观察通气48h后血气、血液动力学指标,在撤机阶段,按先后顺序随机予以BIPAP和PSV模式,比较两组血气、呼吸力学指标。结果:通气48h后BIPAP组的PaO2、SaO2、OI均显著高于通气前(P〈0.05),HR显著低于通气前(P〈0.05),PaCO2高于通气前(P〈0.05),MAP、pH值较通气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撤机过程中两组的PaO2、PaCO2、PH值、SaO2、HR、VTe、PI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LI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中全程应用BIPAP通气治疗是可行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宋薇  张义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52-52,5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每日1片,每次100mg,联合阿德福韦酯(葛兰素史克)10mg,每天1次,疗程12个月。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葛兰素史克)10mg,每天1次,疗程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T、TBIL、ALB的变化,及HBeAg阴转率、HBeAg/抗一HBe转换率以及HBV—DNA定量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ALT、TBIL、ALB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HBeAg阴转率、HBeAg/抗一HBe转换率以及HBV—DNA定量改变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病毒YMDD耐药株有较好的疗效,在出现乙肝病毒YMDD变异后应该立即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61例住院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1例住院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8~38岁,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1月至4月~6月。大部分患者有明确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无疫苗接种史。睾丸肿大出现在腮腺肿大后多见,少部分患者以睾丸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腮腺肿大。睾丸均有不同程度肿大,单侧病变较多见,部分病例同时合并其他并发症。超声检查示病变侧睾丸增大,呈炎症性改变,可同时伴有少量鞘膜积液。给予综合治疗措施,疾病可恢复顺利,预后良好。结论给予中药清热解毒,干扰素治疗等综合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