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loch在1973年首先报道了在L-1210白血病细胞中存在胞苷环3′,5′一磷酸(3′,5′-cCMP)。合成3′,5′-cCMP的胞苷酸环化酶和分解3′,5′-cCMP的2′,5P-磷酸胞苷磷酸二酯酶,随后也在鼠的正常和恶性组织中被证实,但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已有报道表明,3′,5′-cCMP系统可能与正常和肿瘤组织的增殖,以及鼠胚发育的调节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肾衰竭(ARF)对胎肝Sca-1+细胞向肾组织细胞分化频率的影响。 方法: 用磁性细胞分选(MACS)和PCR技术分离、鉴定小鼠雄性胎肝Sca-1+细胞;将2×104的雄性胎肝Sca-1+细胞输注给致死量射线照射([60Co],8 Gy)的同系雌性小鼠体内;8周后,将受体小鼠随机分为A、B和C 3组(A组:单纯辐射;B组:ARF和C组:ARF-Sca-1+),用50%(V/V)的甘油(11.6 mL/kg)诱导B组和C组小鼠产生ARF;72 h后,将新制备的2×104的雄性胎肝Sca-1+细胞输注给C组小鼠。8周后处死全部实验小鼠,取肾脏固定制片;用Y染色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显微观察、摄像并用专业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 结果: 在单纯辐射、ARF和ARF-Sca-1+ 3种模型小鼠的肾小管上皮、间质、肾小球和肾小球边缘等部位,均发现含Y染色体的细胞;在ARF和ARF-Sca-1+小鼠的肾组织切片中,分别发现成对和成环状排列的含Y染色体的细胞,有组成部分肾小管的趋势;胎肝Sca-1+细胞在单纯辐射、ARF和ARF-Sca-1+ 3种模型小鼠的肾组织切片中的分化频率分别为(1.65±0.18)%、(8.58±1.34)%和(18.13±1.91)%,后者与前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显示分化频率伴随肾组织的损伤和再生而增加。 结论: 急性肾组织损伤和自然再生的生理微环境有助于促进胎肝Sca-1+细胞向肾组织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0.2mM 3’,5’-cCMP不仅能抑制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2的诱生(P<0.01),而且能抑制IL-2受体的表达(P<0.01)。对后者的抑制率为28.9±1.9%。但是在充分IL-2存在的条件下,0.00625mM至0.2mM的3’,5’-cCMP对CTLL-2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其浓度较低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探索胚胎小鼠肝脏细胞的横向分化潜能。方法:将2×103 C57BL/6j雄性胚胎小鼠的肝脏Sca-1+细胞从尾静脉注射到受致死性γ射线(10 Gy, 60Co)全身照射的同种成年雌性小鼠体内;于移植后2个月, 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雄性胚胎小鼠肝脏Sca-1+细胞在雌性受体小鼠肾脏和脑组织内的分化情况。结果:在雌性受体小鼠的肾脏和脑组织内, 分别检测到Y染色体阳性的供体来源的肾小管上皮组织细胞样和神经组织细胞样的细胞, 其细胞表型分别为RCA+/CD-45F-4/80和NueN+/CD-45F-4/80。结论:胚胎小鼠肝脏Sca-1+细胞具有向肾脏和脑组织细胞横向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平乐治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该法在缓解症状、体征及提高生活日常活动等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平乐治筋手法联合牵引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联合牵引疗法,分析评价疗程结束以及出院1月后患者症状、体征、日常活动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3.91%,对照组显效率为43.8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1个疗程治疗后,2组患者定风症状、体征、日常活动等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乐治筋手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并提高患者日常活动,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长期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为hUC-MSCs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 取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分离、传代培养hUC-MSCs;收集第3、8、18、28和33代细胞及培养上清,用qRT-PCR、ELISA及Western bloting检测PCNA、IL-6、IL-11和galectin-3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1) hUC-MSCs PCNA、IL-6、IL-11 mRNA及IL-6、IL-11蛋白的表达随培养传代次数增加而减少,第33代较第3代分别降低了33%、56%、37%和50.3%、58.9%,差异显著(均P<0.01)。(2)各代间galectin-3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代间蛋白表达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1)体外长期传代培养过程中hUC-MSCs增殖能力和支持造血能力可能逐渐减弱甚至丧失。(2)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可能对hUC-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无显著影响,这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小鼠胎肝Sca-1+细胞分化为骨骼肌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小鼠胚胎肝组织中干细胞抗原-1阳性的细胞(Sca-1+细胞)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的潜能.取14.5d的小鼠胎肝,制作细胞悬液;用单克隆免疫磁珠细胞分离技术分离Sca-1+细胞;用PCR鉴别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SRY)基因序列;将2×103个雄性小鼠Sca-1+细胞输注给经致死剂量(10Gy)60钴全身照射的雌性小鼠体内;于移植后2个月,处死受体小鼠,取骨骼肌组织固定、制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雌性受体小鼠骨骼肌组织内供体小鼠胎肝Sca-1+细胞向骨骼肌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在骨骼肌组织内发现存在Y染色体阳性的供体来源的细胞,同时呈现骨骼肌组织的部分特征,表型为Dystrophin+/Flt-1-/CD45-F4/80-.提示小鼠胎肝Sca-1+细胞(其中绝大部分是造血干细胞)具有向骨骼肌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多饮、多尿伴恶心呕吐3 d,神志模糊1 h"入院.平素体健,家族中无糖尿病史.体格检查:T 37.2℃,P 89次/min,R 22次/min,BP 140/70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80kg,身高180 cm,腰围100.5 cm,臀围112.5 cm,腰/臀0.89,BMI 27.77 kg/m2,肥胖体型,神志模糊,心肺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