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和X线平片影像表现。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73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3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早期影像学检查及X线平片诊断,针对B组3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晚期影像学检查及X线平片诊断,对比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诊断结果。结果:A组中感染性肺炎患儿例,吸入性肺炎患儿例;B组中感染性肺炎患儿例,吸入性肺炎患儿例;两组之间对比的X线平片影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早期影像学特点分析及X线平片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促进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春贤  周启贵  陈敏  彭梅芳  张婷婷  张磊  廖志华 《中草药》2007,38(10):1548-1551
目的获得1,4-丁二胺-氮-甲基转移酶(putrescine N-methyltransferase,PMT)和莨菪碱-6β-羟化酶(hyoscyamine6β-hydroxylase,H6H)双基因共转化的颠茄发根的再生植株。方法选用PMT和H6H双基因共转化的东莨菪碱高产发根单克隆T4,用1/2MS 1.0mg/LNAA固体培养基培养1、5、10d后,转入1/2MS固体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和不定根,培养条件均为(25±1)℃,55μmol/(m2.s),12h/d。采用PCR扩增检测再生植株的PMT、H6H和NPT-。结果发根在1/2MS 1.0mg/LNA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5d后,转入1/2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60%的外植体能自发长出不定芽,1/2MS 0.1mg/LIBA固体培养基中诱导生根较1/2MS固体培养基强,15d产生的条数平均为9条,形成了完整的再生植株。PCR检测表明所有再生植株均为颠茄的转基因再生植株。结论建立了颠茄转化发根再生体系,为实现颠茄托品烷类生物碱的代谢工程及开展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万宏  姚波  祝顺琴  廖志华 《中草药》2009,40(8):1327-1331
紫杉醇因其特殊的抗肿瘤作用成为当今天然产物研究的热门方向.综述了紫杉醇前体的生物合成途径及途径上的酶和基因;利用红豆杉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方法;前体饲喂提高细胞紫杉醇产量、通过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及红豆杉遗传转化获取优质药源等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代谢工程策略是可能解决紫杉醇药源缺乏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5.
笔者收治代谢综合征合并双侧甲状腺腺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4岁。因多饮、多食、多尿1个月余,加重半月,于2006-10-24收入我院内科。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易饥饿,伴全身乏力,心慌,视物模糊,易出汗,无心前区不适,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未诊治。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伤员156例转运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是惟一一所地处“5·12”大地震重灾区的军队医院。截至5月25日,我院收治伤员926例,其中重伤184例。由于伤员数量大,伤情重,加之余震不断和上游唐家山堰塞湖随时有溃坝的危险,上级要求将重伤员转运到省外医疗机构治疗。我们对重伤员156例,分5批实施了转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大花红景天再生体系并建立抗性筛选最佳条件,为建立大花红景天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 以大花红景天叶片为外植体,观察再生过程各阶段在不同配比的6-BA、NAA、IBA诱导下的诱导率及生长状况,并利用梯度筛选出外植体对卡那霉素(Kan)和抗潮霉素(Hyg)的抗性。结果 MS+3.0 mg/L 6-BA+1.0 mg/L NAA+700 mg/L L-Pro为叶片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化率达到92%;MS+700 mg/L L-Pro为根培养基;200 mg/L Kan、10 mg/L Hyg为大花红景天遗传转化的最佳筛选压;培养过程中添加10 mg/L Vc能有效抑制酚类物质的外泌。结论 优化了大花红景天植株再生体系,筛选出适宜于大花红景天遗传转化体系的Kan和Hyg筛选压。  相似文献   
8.
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胆碱药物,颠茄是药典收录的TAs最主要的商业栽培药源植物。基于颠茄转录组测序数据构建TAs合成途径中9个结构基因(ODC,ADC,AIH,CPA,SPDS,PMT,CYP80F1,H6H,TRⅡ)UniGene序列的数字表达谱,采用qPCR对其中4个已报道基因(PMT,CYP80F1,H6H,TRⅡ)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分析,同时采用HPLC测定不同组织中TAs含量。数字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4个TAs上游合成途径基因(ODC,ADC,AIH,CPA)和2个支路途径基因(SPDS,TRⅡ)在颠茄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在须根中高水平表达;3个TAs合成途径特异的结构基因PMT,CYP80F1和H6H均只在须根中大量表达,主根中其次。qPCR检测PMT,CYP80F1,H6H,TRⅡ的表达结果与数字表达谱基本一致,但PMT,CYP80F1,H6H在主根中表达量很低。莨菪碱质量分数在嫩茎中最高(3.364 mg·g-1),幼叶,根,幼果和果萼中其次(分别为1.526,1.598,1.271,1.413 mg·g-1);东莨菪碱质量分数在果萼中最高(1.003 mg·g-1),嫩茎和幼叶(分别为0.600,0.601 mg·g-1)中其次;2种生物碱在老茎(莨菪碱0.283 mg·g-1,东莨菪碱0.043 mg·g-1)和老叶(莨菪碱0.313 mg·g-1,东莨菪碱0.080 mg·g-1)中质量分数均为最低。该研究结果表明须根是颠茄TAs 生物合成主要器官,而地上幼嫩组织是TAs主要存贮积累器官,TAs合成后存在转运过程。PMT下游基因均只在须根中表达,筛选颠茄须根的转录组数据库就可能为解决该途径中不清晰的合成步骤和相关转录调控因子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尼泊尔酸模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尼泊尔酸模根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该研究从尼泊尔酸模根中分离到1个新萘酮类化合物,命名为酸模酮A(1),并采用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部位和采收期的变化。方法:在全国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重庆点,测定和分析莆薯53、广菜薯2号和福薯7-63个品种蔓尖的叶片、叶柄和茎3个部位在6个采收时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莆薯53、广菜薯2号和福薯7-6蔓尖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在采收期间的变化分别介于9.60~19.98,12.93~25.08,9.33~25.16mg.g-1,品种之间有显著差异;3个品种叶片的平均质量分数在采收期间的变化为3.66~11.09mg.g-1,显著高于茎(4.03~7.79mg.g-1),茎显著高于叶柄(2.20~5.26mg.g-1);采收前期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采收后期。结论:在叶菜型甘薯的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等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采收时期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