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是高龄人群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易被基础疾病所掩盖。为探讨高龄人群肺炎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2000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58例高龄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患者均为我院年龄在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60~79岁,平均70·5岁。发病季节以冬春两季为多(占86·2%)。发病诱因中,上呼吸道感染42例(72·4%),劳累、精神刺激9例(15·5%),无明显诱因7例(12·1%)。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16例,肺气肿10例,肺心病6例,支气管哮喘5例;合并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6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记录到单个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的相关性比较。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HRT间存在明显差异,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92±3.13vs-1.78±2.77,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93±2.09)ms/RR间期vs(8.65±5.29)ms/RR间期,P<005]。TO、TS与LVEF、LVED显著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HRT现象明显钝化,TO、TS值与LVEF减小、LVED增大显著相关,可将TO、TS值变化结合临床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与5%葡萄糖注射液以不同浓度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在常温下分别测定注射用双黄连与葡萄糖注射液8种配伍浓度混合液的微粒数.结果:注射用双黄连与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30min后不溶性微粒随注射用双黄连浓度增大而增加.结论:二药混合后在常温下500ml:0.6~3.6g其不溶性微粒符合规定,当增加到500ml:4.2~4.8g时不溶性微粒即超标.  相似文献   
4.
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病原学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和非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观察,探讨老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学分布特点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年住院诊断为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4例和非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6例,采用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与鉴定。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病原菌以G-杆菌多见,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孢杆菌、产气杆菌,其次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真菌位于第三位。且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更易出现抗生素耐药。选择有效、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研究顺铂、川穹嗪对于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治疗作用以及影响分析。方法:在含小牛血清10%的培养液R.PM11640,进行细胞株NCI—H446的培养。结果:相比于对照组,顺铂纽、川穹嗪组、顺铂川穹嗪组的P16表达水平升高,顺铂川穹嗪组的P16表达水平又高于顺铂组、川穹嗪组。顺铂组、川穹嗪组、顺铂川穹嗪组的CyclinD1表达水平下降。顺铂川穹嗪组的CyclinD1表达水平又高于顺铂组、川穹嗪组。结论:顺铂、川穹嗪都可以对NCL—H446细胞增殖起到抑制作用,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效果更加明显。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小细胞肺癌的CyclinD1水平,提高P16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冠脉造影示:多支血管病变,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术后常规压迫止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小时,术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次日撤出绷带后发现有皮下血肿形成,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彩超检查发现假性动脉瘤形成(见图1),在彩超引导下徒手压迫止血40分钟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小时无效.遂在彩超引导下行局部注射凝血酶治疗.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由于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继发血栓形成和冠脉痉挛引起的短暂冠脉血流减少,而产生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具有向急性心肌梗死转化的倾向,对其预后的评估是临床医师十分关注的问题。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肌节段性复级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可靠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脏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QT离散度(QTd)与U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住院诊断UAP患者196例和健康对照组82例的QTd和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UAP患者Braunwld各分级间年龄、性别以及并发的高血压、糖尿病、血酯异常等方面无显著差异;UAP患者QTd、QTcd值随危险分级增高而加大,同时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UAP患者Braunwald各分级的QTd、QTc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结论:UAP患者QTd的变化与其病情危险度相关,心电图QTd的变化可以作为UAP患者判断危险程度的参考指标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临床上将UAP危险度分级与QTd结合起来考虑,有助于选择治疗手段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 21例PCI中出现无复流患者,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注射液12μg/kg负荷量,0.15μg/(kg·min)静脉维持36h,比较给药前与冠脉内给药后10min冠状动脉造影的校正后的计帧数(CTFC)、TIMI血流分级。结果给药前与给药后校正后的计帧数(CTFC)由(62.42±11.60)帧降至(28.62±8.60)帧,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前后TIMI血流变化比较,显效13例(61.9%),有效7例(33.3%),总有效率达95.2%。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 21例PCI中出现无复流患者,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注射液12 μg/kg负荷量,0.15 μg/(kg·min)静脉维持36 h,比较给药前与冠脉内给药后10 min 冠状动脉造影的校正后的计帧数(CTFC)、TIMI血流分级.结果 给药前与给药后校正后的计帧数(CTFC) 由(62.42±11.60)帧降至(28.62±8.60)帧,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前后TIMI血流变化比较,显效13例(61.9%),有效7例(33.3%),总有效率达95.2%.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