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pro12ala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关系,从而探讨TAO可能的遗传因素及发病机制,为TAO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共有166例,共分为3组,其中TAO患者51例,Graves病(GD)患者55例及正常对照者60例,分别选取研究对象的外周抗凝血来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研究方法,来检测研究对象PPAR-γ pro12al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 G等位基因TAO组频率明显高于GD组与正常对照组(27.8%vs13.6%,13.3%,P〈0.05);CG+GG基因型的频率TAO患者组明显高于GD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52.9%vs25.5%,26.7%,P〈0.05),GD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群中存在PPAR-γpro12ala位点基因多态性;PPAR-γ pro12ala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TAO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TSHR基因D727E位点GAC→GAG多态性在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TAO发病的关系,探讨TAO的可能遗传因素及发病机制,为TAO的预防与诊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共166例,分为三组.其中TAO组51例、Graves病(GD)组55例和正常对照(CON)组60例.分别取外周抗凝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山西地区部分汉族人TSHR基因D727E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 G等位基因及GG+GC基因型三组频率均有差异(P<0.05),TAO组频率(28.4%、47.1%)明显高于GD组(15.5%、25.5%)及正常对照组(5.8%、10.0%);GD组频率(15.5%、25.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8%、10.0%).结论 山西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TSHR基因D727E位点基因多态性;TSHR基因D727E位点的G等位基因与TAO及GD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眼视野丢失严重程度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双眼视野缺损的影响。

方法:根据双眼单眼视野缺损的阶段,将120例青光眼患者和30例健康参与者分为正常、早期、中度或重度四个阶段。通过整合视野和Esterman双眼视野评估确定双眼视野。在组内和组间比较单眼和双眼视野参数。

结果:对于一只眼睛处于正常或早期阶段而另一只眼睛处于严重阶段的患者,双眼综合视野平均偏差分别为-2.8±1.1、-5.5±1.9dB,以及Esterman的平均得分分别为99.1%±1.7%和95.6%±4.7%。当双眼发展为中度或重度损伤(中度/中度,中度/重度或重度/重度)时,双眼综合视野平均偏差低于-6dB,中度/中度和中度/严重损伤组Esterman的平均得分分别为94.2%±6.0%、94.3%±4.9%,但当双眼处于重度损伤阶段时,Esterman的平均得分迅速从大于90%下降到68.4%±26.3%。

结论:如果一只眼睛处于正常或早期阶段,双眼视野可以保持相对完整。当双眼进展到中度或重度阶段时,通过双眼综合视野平均偏差测量的双眼视野缺损是显著的,并且仅当双眼进入严重阶段时才检测到显著的Esterman双眼视野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术后1、2、3 d的疼痛程度、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及术后膀胱痉挛程度。结果 术后1、2、3 d,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S-AI评分与T-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膀胱痉挛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 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综合性护理,能减轻患者疼痛,调整其情绪,有效防控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的障碍。它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排尿障碍,如不能合理解决不但困扰患者一生,而且会随时造成泌尿系统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们通过对2003-2006年7月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在上肢骨折制动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肢骨关节损伤56例患者,分为康复组35例与对照组31例。在制动期康复组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理疗、肌肉等长收缩、按摩、关节被动主动运动等)。对照组只做骨科术后护理。运用上肢功能评定器(SHEF)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上肢功能评定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制动期的康复对促进上肢骨折后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