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前列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肿瘤呈多结节状,黏液样背景,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无异型性及核分裂.间质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血管丰富.免疫组化:梭形肿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SMA灶性(+),CD117、CD34和S-100均(-).结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软组织肿瘤,较罕见于前列腺,应注意与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雄激素受体在乳腺基底细胞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在乳腺基底细胞样癌(BLB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HER2的表达,并结合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R的阴性表达率为71.07%(86/121),其阴性表达与年龄〉50岁、肿瘤高级别、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ER和PR阴性明显相关(P〈0.05)。AR的阳性表达率为11.57%(14/121),这些病例呈AR+/ER-/PR-。结论激素受体的阴性表达提示BLBC患者的预后较差。部分病例AR的阳性表达可能有助于探索对ER、PR阴性的BLBC患者实施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样乳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121例BLBC, 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雄激素受体(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钙黏蛋白(P-cadherin)的表达,观察和分析BLBC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21例BLBC 中,76例病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75例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生长边界呈推挤样,瘤细胞异型性显著(WHOⅢ级86.78%),坏死及间质淋巴细胞反应多见,淋巴结转移率52.89%.AR、ER、PR、HER2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71.07%、73.55%、76.03%和76.86%,而81.81%(99/121)病人P-cadherin阳性表达.结论 BLBC是一种不同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癌亚型,其特征性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BLBC病人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elta样配体4(DLL4)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乳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2例乳房浸润性导管癌(其中Ⅰ级33例,Ⅱ级40例,Ⅲ级49例)组织中DLL4和HIF-1α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乳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DLL4和HIF-1α在乳房浸润性导管癌低级别组(Ⅰ级、Ⅱ级)和高级别组(Ⅲ级)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0%、91.8%和56.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2、15.695,P<0.05),但HIF-1α在Ⅰ级和Ⅱ级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L4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802~12.852,P<0.05),与病人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表达无相关性(P>0.05)。HIF-1α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χ2=8.961、15.695,P<0.05),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ER、PR、HER2表达无关(P>0.05)。乳癌DLL4阳性表达病人HIF-1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DLL4阴性表达病人,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70,P<0.01)。结论DLL4和HIF-1α可能共同调控乳癌肿瘤血管生成并影响乳癌的发展及预后,可作为预测乳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样乳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121例BLBC, 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雄激素受体(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钙黏蛋白(P-cadherin)的表达,观察和分析BLBC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21例BLBC 中,76例病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75例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生长边界呈推挤样,瘤细胞异型性显著(WHOⅢ级86.78%),坏死及间质淋巴细胞反应多见,淋巴结转移率52.89%.AR、ER、PR、HER2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71.07%、73.55%、76.03%和76.86%,而81.81%(99/121)病人P-cadherin阳性表达.结论 BLBC是一种不同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癌亚型,其特征性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BLBC病人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进步,精密仪器在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新柏氏超薄细胞检测(TCT)仪主要用于宫颈细胞、体液(胸腔积液,腹水)及黏液的检测。优点:涂片薄,均匀,染色清楚透亮,一次制片后如果不满意可将保存样本再做一次。镜下观察时载物台移动范围小,只有玻片中间视野圈上为有形成分。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9岁.右侧颈部无痛性肿物1个月余,于2008年7月人院.1个月前发现右颈部一肿物,核桃大,生长较快,无疼痛.体检:右颈部肿物,质地实,无波动感,皮温不高,双腋下、腹股沟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