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瓣开颅和颅骨钻孔术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实施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颅骨钻孔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情况。结果颅骨钻孔术组总有效率为87.10%,显著优于骨瓣开颅术组的59.68%(χ2=17.551,P0.05);颅骨钻孔术组术后术后并发症率35.5%(22/62),显著低于骨瓣开颅术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6,P0.05)。颅骨钻孔术组预后好转率87.10%(54/62),显著高于骨瓣开颅术组的70.97%(4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5)。结论颅骨钻孔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共选择收治垂体腺瘤患者56例,术前均进行冠状CT、MR I检查,并行内分泌学检查,均行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肿瘤全切47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症状及内分泌检查改善54例,17例出现一过性尿崩5例出现并发症,包括鼻中隔穿孔,鼻黏膜感染,脑脊液漏。2例一年后复发。结论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肿瘤切除完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扩大翼点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包括经眶额入路、经颧弓入路和眶颧弓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优越性和适应证.方法经标准翼点入路11例,眶额入路19例,颧弓入路4例,眶颧弓入路4例.结果病灶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4例,无法处理病灶1例,无一例出现脑牵拉损伤.结论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处理颅底病灶比标准的翼点入路显露更好,正常脑组织侵袭性更小.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不仅适于前中颅底肿瘤的切除,而且可应用于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32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患者的救治经验总结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合并伤失血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全组恢复良好15例,轻残4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死亡率25%。结论 熟悉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并及时准确处理是挽救此类病人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宋敏鹰 《河北医药》2015,(6):898-899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5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根据WHO的评级将45例患者分为低度恶性组( n =21)与高度恶性组( n =24)。2组患者均采用DTI对感兴趣区进行诊断,比较各感兴趣区表面扩散系数( ADC)值与各向异性分数( FA)值的差异,以及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ADC值与FA值的差异。结果肿瘤强化区、脑脊液区以及对侧正常大脑白质ADC值均与水肿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脊液与对侧正常大脑白质ADC值均与肿瘤强化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脊液与对侧正常大脑白质FA值与水肿区和肿瘤强化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度恶性组的肿瘤强化区与水肿区的ADC值均显著性高于高度恶性组( P <0.05)。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肿瘤强化区与水肿区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DTI,能够明确功能区胶质瘤与正常白质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治疗以及手术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9月-2008年9月共收治垂体腺瘤患者63例。术前均进行垂体冠状CT重建、MRI动态增强扫描,内分泌学检查。所有患者均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肿瘤切除。随访3—36个月。结果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8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症状及内分泌检查改善60例,5例出现并发症,包括鼻黏膜感染,一过性脑脊液鼻漏,垂体功能低下。4例1年后复发。结论经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肿瘤切除完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经验。方法 22例垂体瘤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分析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病例死亡。22例患者中15例全切,4例次全切,3例部分全切;术后观察6个月,主要症状均显著改善,改善率66.67%~100.00%;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结论对满足手术条件的垂体瘤患者采取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可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5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Karnofsky评分分别为(12.08±1.49)min、(1.56±0.76)d、(9.6±1.6)d及(73.85±11.4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1.25±6.86)min、(2.81±0.98)d、(11.7±2.3)d及(62.70±9.11)(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评分为3级的几率为6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7%(P0.05);观察组中评分为-1级的几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观察组患者远端梗阻的发生率为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6%(P0.05)。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一种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手术方法,其安全性好,疗效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看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4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MRI及DTI检查。测定脑胶质瘤及周围组织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各向异性指数图(FA值)。观察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并患者对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24例确诊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Ⅰ-Ⅱ级)。胶质瘤推移相邻白质纤维束。手术切除充分临床症状缓解明显;10例确诊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胶质瘤浸润破坏相邻白质纤维束。脑白质纤维束缺失及中断。手术切除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瘤床区MD值显著高于正常白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区显著高于正常白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瘤床区MD值稍高于瘤周水肿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区域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可区分高级别脑胶质瘤瘤床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对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对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