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基于Matlab建立一套适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步态数据处理方法。方法通过VICON系统在3只恒河猴脊髓损伤术后6周进行后肢步态分析测试,获取运动学数据。通过Excel Link将Matlab与Microsoft Excel相结合,实现对运动学原始数据的筛选和提取,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计算。结果通过计算得到步长、步高以及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等运动学参数。在0.2km/h、0.5 km/h、0.8 km/h速度下,步长(F=2.869,P=0.088)和步高(F=1.148,P=0.344)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数据模型可重复。通过计算得到的角度-时间曲线图反映了关节功能和运动变化规律。系统初步实现了足部步态轨迹的描绘,还实现了步态运动的二维/三维轨迹图的生成。结论该系统使得实验原始数据的处理不依赖于VICON系统,计算得到的参数和轨迹描绘可基本满足非人灵长类动物后肢行为学评价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仰卧位侧翻是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有效措施之一,对其进行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解剖学理论,建立人体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平躺姿态、屈单膝姿态和侧抬单侧上下肢姿态三种常见仰卧位侧翻姿态的动力学仿真,得到三种姿态下侧翻时以胸部力、腰部力和大腿力为代表的驱动力的变化情况。为验证仿真的有效性,进行人体仰卧位侧翻的肌电力测量实验,得到与仿真胸部、腰部和大腿位置接近的胸大肌、腹外斜肌和大腿肌的肌电测量值。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在范围和变化趋势方面一致。面向仰卧位侧翻的动力学仿真及实验研究结果,综合评价了三种姿态下的仰卧位侧翻运动中各个肌肉力的变化,对于人体侧翻运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健康人和穿戴假肢的下肢截肢患者进行步态分析,表明该系统可提供运动学参数和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由此分析假肢穿戴者与健康人各关节运动的差异。将三维步态分析应用于截肢患者康复方面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李立峰  王强  张腾宇  季润  沈晓军  王喜太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437-2439,2453
目的:提出了一种面向大腿假肢穿戴者进行三维对称性步态分析的新方法。方法:根据大腿假肢的运动学特点,使用“黑箱子”的方法确定贴标志位置,并且研究实验参数在假肢步态中的变化及其趋势,利用对称性算法研究假肢步态。结果:贴标志点的新方法、步态参数的研究和步态对称性算法对大腿假肢穿戴者步态研究有实际意义。结论:这些方法对今后的三维步态分析与评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对肢体承重能力的影响,揭示脊髓损伤后下肢承重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6只成年雌性恒河猴行T_(7-9)右半侧1 cm切除术。采用Foot-Scan系统测量恒河猴脊髓损伤前,损伤后6周12周时双下肢足底压力百分比。结果损伤前,双下肢足底压力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Z=-1.330,P0.05);损伤后6周和12周,左下肢足底压力百分比显著高于右下肢(Z4.783,P0.001)。损伤前后,右下肢足底压力百分比呈现逐步显著下降趋势(Z=3.191,P0.001)。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侧下肢承重能力严重缺失,不经干预则呈持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定量评价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步态特征,为其下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提供量化评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0例脑瘫患儿为观察组,再将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2组的步态时空参数及运动学参数,根据评定结果为观察组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在训练1个月前后分别对观察组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及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GMFM和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步态周期和跨步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步频、跨步长、步长及髋、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和屈曲最大角度以及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较对照组比较,步频、步速、跨步长及步长均明显降低(均P<0.01),除了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髋、膝及踝关节各运动学参数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三维步态分析可以量化评定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能为患儿康复治疗方案的精确制订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6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58岁,平均年龄54.79岁;病程79~92 d,平均病程87.76 d;偏瘫左侧33例,右侧27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29例。随机选择3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都进行综合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生物反馈训练。两组连续训练8周,每周5 d,每天2次,每次共60 min。选用美国Tekscan公司的Footscan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结果 在足底压力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内外侧压力和接触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侧压力增大(P <0.05),外侧压力减小(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内侧压力(150.18±96.30) N vs (175.70±99.95) N,外侧压力(184.14±85.72) N vs (166.46±112.01) N;对照组治疗前后内侧压力(147.11±74...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恒河猴脊髓神经损伤前、损伤修复后的不同行为学变化,对神经损伤及修复进行宏观的评价,建立一种适用于恒河猴下肢运动行为学评价的实验方法。 方法:为了评估脊髓损伤后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学,本文建立了3只恒河猴胸段(T7—T9)脊髓半侧移除模型。本研究基于VICON运动捕捉系统,对脊髓损伤前后的恒河猴设计了步态分析实验。随后,利用FootScan平衡测试分析系统测量分析脊髓损伤前后恒河猴自然站立时双侧下肢的承重情况。 结果:恒河猴脊髓损伤后6周、12周右膝、踝关节活动的角度变化范围小于左侧;脊髓损伤后12周右腿的足底压力较6周有所提高,6周、12周右腿的足底压力均值分别为7.25%、8.43%。 结论:该实验方法适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学评价,对于动物脊髓损伤后修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评估脊髓损伤后恒河猴的下肢残留跨步能力。方法 成年雌性恒河猴4只,胸椎T7-9右半侧切除脊髓组织1 cm。分别在脊髓损伤前、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采用VICON系统进行双下肢步态测试,获取动物在跑步机上连续跨步中的双下肢步态周期时长,步长、步高、膝/踝关节角度幅值以及联动参数比值,并量化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后,恒河猴双下肢的协调性破坏,右下肢明显拖拽;左下肢步态周期时长显著增加(P < 0.001),膝/踝关节角度屈曲/伸展的幅值均显著增大( P < 0.001)。联动参数比值在脊髓损伤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左下肢步态周期时长与步长( r= 0.838, P = 0.001)、步高(r= 0.726, P = 0.007)和踝关节角度变化幅值(r= 0.766, P = 0.004)均相关,踝关节角度变化幅值与步长呈正相关(r= 0.627, P = 0.029)。结论 脊髓损伤后恒河猴健侧肢体步态模式发生改变。健侧下肢代偿性调整运动策略,以适应患侧下肢功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个亚型,常因其症状隐匿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仍存在发展为近端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针对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剂量以及抗凝疗程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系统性文献回顾,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抗凝治疗等方面对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进行归纳,根据相关指南推荐,对于有严重症状和额外危险因素的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患者,首选抗凝治疗,优先选择治疗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时间保持至少3个月,但推荐级别不高。目前仍然缺乏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论证抗凝治疗的获益与风险,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