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内外多年来对力量型运动员蛋白质代谢的特点和对运动员增加蛋白质摄入量的大量实验研究结果,对力量型运动员是否需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加多少为宜以及高蛋白膳食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急剧增加,与运动有关的非创伤意外的发生率也在增多,根据国内外文献近年来运动员和普通人运动猝死的报道,特别是年轻人因体育运动造成的意外事例,普通人在体育锻炼中的非创伤性意外发生率比运动员更高,本文旨在提醒运动者警惕运动猝死,增强防范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加强医务监督,科学锻炼身体,预防运动猝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并分析猝死的生理机制,探讨运动猝死的影响因素和预防的可能性,以消除一些优秀运动员的猝死给开展体育运动及全民健身活动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4-12关于运动猝死的文章。检索词“exercise,suddendeath”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运动猝死”,同时在图书馆手工查阅相关资料。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运动猝死的状况、病因、影响因素和预防。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2篇,排除26篇重复性研究。16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5篇关于运动猝死的综述,7篇关于运动猝死的调查研究,4篇关于运动猝死的具体案例。资料综合:运动猝死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心源性(心血管性疾患所致)和脑源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运动负荷、心理应激、年龄以及时间节律是运动猝死的影响因素。为减少运动猝死的发生,可采取有效的三级预防措施:初级预防(重视和加强运动前的医学检查和随访);次级预防(加强运动中、运动后的医学监督);三级预防(加强运动现场医务监督与急救工作)。结论:运动猝死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为降低运动猝死的发生,提高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与猝死的关系及其生理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并分析猝死的生理机制,探讨运动猝死的影响因素和预防的可能性,以消除一些优秀运动员的猝死给开展体育运动及全民健身活动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4-12关于运动猝死的文章。检索词“exereis,suddendeath”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运动猝死”,同时在图书馆手工查阅相关资料。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运动猝死的状况、病因、影响因素和预防。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钧文献42篇,排除26篇重复性研究。16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5篇关于运动猝死的综述,7篇关于运动猝死的调查研究,4篇关于运动猝死的具体案例。 资料综合:运动猝死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心源性(心血管性疾患所致)和脑源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运动负荷、心理应激、年龄以及时间节律是运动猝死的影响因素。为减少运动猝死的发生,可采取有效的三级预防措施:初级预防(重视和加强运动前的医学检查和随访);次级预防(加强运动中、运动后的医学监督);三级预防(加强运动现场医务监督与急救工作)。 结论:运动猝死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为降低运动猝死的发生,提高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动猝死的预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孟昭琴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89-378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急尉增加,与运动有关的非创伤意外的发生率也在增多,根据国内外献近年来运动员和普通人运动猝死的报道,特别是年轻人因体育运动造成的意外事例,普通人在体育锻炼中的非创伤性意外发生率比运动员更高,本旨在提醒运动警惕运动猝死,增强防范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加强医务监督,科学锻炼身体,预防运动猝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递增负荷运动对篮球运动员心血管反应。方法对12名平均年龄15岁参加业余篮球训练的少年做身体形态主要指标的测量,并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测量了每级运动的心率和血压。综合评定少年业余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和功能水平状况,为训练安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优于一般同龄少年,递增负荷运动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的适应力。结论应定期进行本格检查功能测试,加强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7.
人工关节材料的仿生性能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常用的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碳质材料人工关节的研究现状,探讨各种假体材料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人工关节置换的仿生性原理,对开发新型下肢关节假体材料,提高置换关节使用寿命等重要的现实问题提出发展思路。 方法:以“人工关节,假体材料,仿生性能”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1993-01/2009-10有关仿生性人工关节材料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2篇文献为主,重点对以下3个问题进行讨论:①人工关节的仿生性原理。②人工关节材料的研究现状。③人工关节的仿生性能及其临床应用。 结果: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人工关节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科研人员正努力探索耐磨损、无毒害的新型材料,尤其是复合型涂层材料和仿生软骨材料,来加速推进接近或实现人体关节性能的假体关节。 结论:人工关节仿生性能的实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系统工程,人工关节仿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人工关节制作材料,同时要结合结构、功能等特性,深入研究人工关节置换后关节运动的受力合理性,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速度。临床决策应从人体的整体出发,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考虑人工关节的个性化匹配,量身定做,使之更贴近每个患者的身体结构、关节形状和大小、功能特点以及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8.
运动与心脏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琴  曹志发 《现代康复》2001,5(10):130-130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综合治疗静脉曲张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1987年,美国疾病中心把缺乏身体活动归为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缺乏身体活动的危险与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相似。大量的证据表明,正常身体活动在减少疾病危险中是极重要的。身体健壮的人患心脏病CHD的少,即使患了CHD,其严重程度较小,而且发病时间比缺乏身体活动的人晚。运动训练可能使动脉粥样化退化和减小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和高血脂症)的影响。1运动对心脏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身体活动与心脏病危险减少之间的关系。大量的研究对活动和缺乏活动的人群进行了比较。Berl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