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索带教老师角色分工对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和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2011~2012年采取传统带教方式,设为对照组;2012—2013年采用带教老师角色分工的团队教学,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生的实习成绩。结果观察组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生的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教老师角色分工的团队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个带教老师的长处,最大程度提高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外伤性骨折患者术前焦虑的原因及探讨基于KABP模式的心理护理改善外伤性骨折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将48例外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结合KABP理论对患者进行术前焦虑的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ABP模式的心理护理改善了外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前焦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椎弓峡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实际患病率,并探讨其与椎体滑脱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筛选行MSCT扫描的5301例腰腿疼痛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有无椎弓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结果 5301例中,发现椎弓峡部裂221例,其中男112例,女109例,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P<0.001);在221例中有236个腰椎有椎弓峡部裂,其中单侧22个(9.95%),双侧214个。按照Meyerding分级,椎体Ⅰ度滑脱116个,Ⅱ度滑脱4个,无Ⅲ、Ⅳ度滑脱。双侧、单侧椎弓峡部裂滑脱发生率分别为55.14%、9.09%,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21,P<0.001,rs=0.277)。结论椎弓峡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实际发生率约是4.17%(男性4.61%,女性3.80%),椎弓峡部裂与椎体滑脱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体脊柱长期的负荷作用和年龄的不断增长,腰椎间盘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及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诊断主要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MRI在诊断椎间盘退变中能反映组织的多个参数,清晰辨别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等结构,可获得比X线、CT更多的成像信息,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MRI可直接进行冠状位、矢状位等多个平面重建成像,无创伤,无辐射损伤,对病理变化及对软组织解剖提供了精确的分辨率,便于人群普查、临床随访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背景:大多数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临床孤立综合征(GIS).目前MS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Barkhof MRI指标和脑脊液分析.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截瘫患者腹胀的原因,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截瘫患者的腹胀。方法分析40例外伤性截瘫腹胀患者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40例截瘫腹胀患者中,36例得到缓解,缓解率为90%。结论应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减轻患者的腹胀,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助于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活血定痛合剂(HXDT)的抗炎、镇痛等主要药效学进行考察,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实验依据。方法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小鼠醋酸扭体法,分别以肿胀度及扭体次数比较HXDT的抗炎、镇痛作用;用倒置生物显微镜观察HXDT对正常及血瘀模型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 HXDT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增大正常和血瘀模型小鼠细动、静脉,并能显著增加耳廓毛细血管开放数量。结论 HXDT有较显著的抗炎、镇痛和活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前,介入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不能手术肝癌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96年3月~1999年2月对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此法进行治疗,收到较理想的效果,但常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中,男性41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者35岁,最大者64岁,平均年龄46.5岁;肿瘤最大值径14cm,最小直径3cm;单结节者67%。均经同期B超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AFP测定确诊。 行介入治疗3次者17例,2次者22例,1次者9例。全部经肝动脉灌注给药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0月腰骶椎MRI受检者344例,并按不同年龄段将其分为18~30、31~40、41~50、51~60、61~70岁5个年龄组,并对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进行分级。在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横轴位测量T2信号强度值,在正中矢状位测量椎体后方脑脊液信号值。对各年龄组髓核信号强度值、髓核信号强度值/脑脊液平均信号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2/L3~L5/S1各椎间隙髓核信号值在各年龄段18~30、31~40、41~50、51~60、61~70岁[(136.23±34.65)、(120.37±24.74)、(111.80±29.51)、(83.97±26.29)、(70.01±25.06)、(126.01±30.43)、(103.63±25.64)、(90.36±27.86)、(67.40±20.61)、(57.01±15.87)、(117.56±37.18)、(92.25±29.17)、(71.50±25.53)、(61.58±20.01)、(51.63±13.84)、(111.31±44.58)、(77.56±31.66)、(71.20±28.87)、(69.94±20.97)、(64.19±25.3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各椎间隙髓核的信号强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各椎间隙的髓核信号强度与脑脊液平均信号值的比值的平均值在各年龄段18~30、31~40、41~50、51~60、61~70岁[(0.30±0.12)、(0.23±0.09)、(0.19±0.09)、(0.19±0.06)、(0.19±0.08)、(0.31±0.09)、(0.27±0.08)、(0.19±0.062)、(0.17±0.05)、(0.15±0.05)、(0.34±0.07)、(0.31±0.08)、(0.25±0.07)、(0.18±0.05)、(0.17±0.05)、(0.37±0.08)、(0.36±0.08)、(0.30±0.07)、(0.23±0.09)、(0.20±0.0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各椎间隙髓核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信号值平均值比值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退变,T2信号强度值是对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