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胫骨干骺端延长术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亦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来。作者主要通过术后的康复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随访87年11月—88年9月20例胫骨干骺端延长术者,前期病例发生骨延迟愈合1例,一过性肢体麻木4例,马蹄足6例,膝屈曲加重1例。10例经KF多功能康复治疗器照射者,平均骨愈合时间80.3天,其余10例为95天。讨论了KF的作用原理及以上几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1978年6月至1990年6月采用5种骨延长术式康复儿麻短肢畸形450例,效果满意。文中着重讨论不同延长术式的优缺点与临床选择原则,并强调应重视对并发症的防治与加强术后早期功炼及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用蜂蜡石油醚溶液浸泡内贮抗生素的BGC管,以制备具有局部药物绥释作用的复合人工骨。体外实验表明,用16%、12%、8%、0%不同浓度蜂蜡包裹的氯霉素/BGC复合人工骨。药物释放速度有显著差异。Td分别为:654.46d、624.71d、70.64d及36.71d。体内实验表明,用12%、16%蜂蜡包裹的氯霉素/BGC复合人工骨,药物释放期可维持在26~35天,局部维持有效抗菌浓度则可达100天以上。实验结果提示,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复合人工骨有可能直接用于治疗感染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臀肌瘫痪是儿麻后遗症常见的病废,臀肌重建术式颇多,骶棘肌十阔筋膜条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利用髂肋肌或远隔距离的背阔肌代臀肌术也有报道。从臀大肌的力学作用来看,无沦哪一种单一肌的移位,很难替代肌力强的臀肌稳定髋关节及后伸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臀肌重  相似文献   
5.
从1978年7月至1990年7月采用11种术式进行臀肌动力重建733例,效果满意。文中首先介绍临床资料,重点讨论臀肌动力重建术式的选择与提高手术疗效的几个技术处理要点。作者认为 ober~1s 代臀肌术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宜作为临床代臀肌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从1978年元月~1987年12月,作者采用5种手术方法,对11例拇指外伤性缺损进行修复与重建,其中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经平均6.5年随访复查,优6例,良4例,差1例。文中着重讨论了拇指的解剖特点,拇缺损的分型及重建术式选择的原则等问题。强调加强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因臀肌瘫痪,关节囊松弛,髋臼、股骨头发育不良,常伴有髋脱位或半脱位,因而髋关节稳定性差,加上肢体短缩,患者跛行加重,负重困难,不得不扶拐行走,治疗比较棘手。我院从1986年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膝与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及病理力学问题,通过测算分析了膝屈曲及足下垂畸形时负重力线移劝的方向及对下肢稳定性的影响:膝屈曲使重力线后移,膝关节不稳;马蹄足使力线前移,膝关节稳定。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髁上截骨术及三关节固定术的互相关系及设计要求。证明屈膝和足下垂引起力线位移,移动方向相反,当二者畸形度数一致时移动距离前者是后者的一倍。当膝关节达到反屈5°~10°时,马蹄畸形可一次矫正;否则,应保留15°左右足下垂,而这时膝的屈曲度不能超过10°。  相似文献   
9.
我院骨科从1970年1月至1989年12月共收治髌骨骨折118例。依据髌骨骨折类型和不同年龄选用手术与非手术方法进行早期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很多,对于固定性畸形或因非手术治疗失败者,常需 手术矫形。在过去20年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odivilla后内侧松解,治疗结果各家报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