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AutoLumo A2000检测系统应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IGF-1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制定方法学评价方案,通过AutoLumo A2000检测系统测定IGF-1的灵敏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回收实验和参考区间。结果低、高值混合血清分析内精密度CV分别为6.31%和5.65%,分析间精密度CV分别为6.46%和8.09%,灵敏度为5.81ng/mL,回收率为105.70%,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9,参考区间偏差为-4.54%。结论 AutoLumo A2000检测系统测定IGF-1的方法学性能良好,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郑州某儿童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选择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128 318份,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和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使用WHONET 5.6软件,统计阳性标本的病原菌菌种、送检科室和病原菌对临床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28 318份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中,阳性率为2.14%(2 746/128 318)。2 746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血流感染患儿主要症状为发热(1 986/2 746),主要临床诊断包括脓毒血症(1 679/2 746)、支气管肺炎(858/2 746)、化脓性脑膜炎(555/2 746);主要送检科室包括新生儿诊疗中心(1 090株,占39.69%)[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79株,占10.16%)、新生儿外科(223株,占8.12%)、新生儿内科(209株,占7.61%)、小婴儿科(200株,占7.28%)及早产儿科(179株,占6.52%)]、血液肿瘤科(216株,占7.87%)、心血管内科(206株,占7.50%);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的占72.80%、革兰氏阴性菌的占24.21%、真菌的占2.99%。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 4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6株)最为常见,前者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均>80%,后者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均>80%;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183株)、大肠埃希菌(172株)最为常见,前者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耐药率均>80%,后者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率均>80%;在真菌中,白色念珠菌(42株)、近平滑念珠菌(22株)最为常见,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0%。结论: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耐药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AutoLumo A2000检测系统检测17-α-羟孕酮(17-α-OHP)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制订方法学评价方案,对AutoLumo A2000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试验和参考区间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分析室内质控品QC1批内精密度为2.85%,批间精密度为1.25%,室内质控品QC2批内精密度为3.25%,批间精密度为2.65%;分析灵敏度为0.005 ng/mL;线性相关系数R 2为0.9998,在试剂参考范围内线性良好;高胆红素和高三酰甘油水平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干扰,高血红蛋白水平对结果影响明显;参考区间偏倚为-4.34%。结论AutoLumo A2000检测系统检测17-α-OHP的分析性能良好,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戈谢病Ⅰ型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分析3个无血缘关系的戈谢病Ⅰ型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1发现c.1448T>C和c.703T>C的复合杂合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先证者2发现c.1171G>A和c.1448T>C的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先证者3发现c.1342G>C和c.1448T>C的复合杂合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结论:戈谢病Ⅰ型临床多见于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酶替代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患儿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IPD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儿无菌部位标本(血、脑脊液、关节积液、骨髓液及胸腹水等)分离出肺炎链球菌者,共138例患儿159株病原菌,分析患儿性别、年龄、感染类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结果:138例患儿中男86例,女52例,男女比例1.65∶1,年龄1天~13岁,中位年龄1岁2个月,<5岁125例(90.6%)。临床类型包括脑膜炎41例(29.7%)、菌血症性肺炎46例(33.3%)、无病灶血流感染35例(25.4%)。98.55%患儿以发热为首发症状,34例(24.6%)有基础疾病。脑膜炎和非脑膜炎菌株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分别为66.67%(22/33)和7.94%(10/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组比较,脑膜炎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蛋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死亡17例(12.3%)。结论:我院儿科确诊IPD多为<2岁社区感染患儿,多有ICU入住史及机械通气史。死亡病例多为脑膜炎感染患儿,IPD致病菌耐药严重,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分离株青霉素耐药率高于非脑膜炎分离株,临床诊治工作应集中于防控、及时送检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Th17细胞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免疫致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17+CD4+T细胞(Th17细胞)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免疫致病机制.方法 选择2008年7月一2011年12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30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及IL-17受体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IL-17水平,并检测IL-17刺激后人肝星状细胞LX-2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细胞因子IL-6、IL-8和IL-23p19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和血浆IL-17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Th17细胞频率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高,Child分级C级患者体内Th17频率最高,与A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X-2细胞在IL-17刺激后IL-17受体表达上调,同时α-SMA表达也明显上调(P<0.05),并产生了炎症相关细胞因子IL-6、IL-8和IL-23p19.结论 Th17细胞的增加不但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且通过分泌IL-17促进了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加快了肝硬化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8.
孙倩倩  单志鸣  孙红启 《重庆医学》2023,(11):1688-1692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表达水平与Thl/Th2细胞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选取过敏性哮喘患儿45例纳入哮喘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4例作为对照组,留取两组儿童外周血全血标本,并记录入组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 MEG3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和Th2细胞亚群比例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lncRNA MEG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h1细胞减少,细胞因子IFN-γ和IL-2分泌明显降低,Th2细胞增加,细胞因子IL-4和IL-10分泌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lncRNA MEG3表达水平与Th1/Th2细胞亚群比例呈现负相关(r=-0.728,P<0.001)。结论 lncRNA MEG3可能通过影响Th1/Th2比例参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01例(418耳)为研究对象,男163例,女238例,年龄2月21天~15岁,平均2.41±2.31岁。取中耳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41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共391耳检出病原菌,排除取材时污染的7耳,共384耳,病原菌检出率为91.87%(384/418),其中细菌感染372耳,真菌感染12耳,革兰阳性菌检出率较高,为329株(85.68%);主要检出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8(43.75%)、肺炎链球菌106(27.60%)、表皮葡萄球菌26(6.77%)、铜绿假单胞菌19(4.95%)、嗜血杆菌13(3.39%)、真菌12(3.13%)株。常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因菌种而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均>85%,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达100%,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的依次为氨曲南和头孢吡肟。结论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确保患儿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