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们采用硝苯吡啶治疗小儿腹痛20例,取得满意效果。患儿平均年龄6岁。胃肠痉挛20例,急性胃肠炎6例。排除外科疾患并测血压、心率后,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吡啶0.6mg/kg。服药后注意观察腹痛停止时间、皮肤颜色、血压和心率。结果服药后肠痉挛患儿均显效(10分钟内腹痛止);急性胃肠炎患儿显效4例,有效(服药后15分钟内腹痛止)1例,无效l例。用药前后血压无显著差异,心率有所减慢。 讨论:硝苯吡啶治疗小儿腹痛的机理是,通过阻滞平滑肌细胞摄取钙离子,降低兴奋—收缩偶联中ATP酶的活性,使肠蠕动减慢。一般舌下用药2~3分钟起效,作用维持时间达5~6小时。本组结果显示,其治疗肠痉挛疗效好,总有效率为96%。因此认为,该药口服含化无异味,应用剂量小,疗效好,见效快,较适用于门诊患儿。本组5%的患儿服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玉树地震后不同时期基层干部的心理状况,为如何有效持续开展震后心理援助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10月对经历过玉树地震后紧急救援期的基层干部97例进行心理状况的评估,2014年4月震后重建期过后再次进行心理状况的评估。评估方法采用二步梯度筛查的方法,SRQ、PTSD-7等自评量表筛查后,对SRQ-20≥10或PTSD-7≥4分者,采用MINI诊断量表复核。心理需求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基层干部得到心理援助情况调查表。结果:紧急救援期采用PTSD-7≥4或SRQ-20≥10筛查出的高危人群有47例(58.0%)。MINI诊断量表复核,达到疾病诊断标准人数有12例(14.8%)。震后重建期筛查出的高危人群有17例(26.2%),达到疾病诊断标准人数有2例(3.1%)。震后重建期的心理援助可及性(36.9%)高于紧急救援期(16.9%),对于心理援助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提高。结论:玉树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心理援助的可及性不高,如何利用当地的基层干部,由他们惠及到更广大的受灾群众,是下一步值得考虑和探索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青海省西宁市的60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结果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PHI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脱离现实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贫困大学生EPQ测评结果同非贫困生比较结果显示,在神经质、精神质和自我掩饰3个人格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低于非贫困生,其人格特征等因素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可靠。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技术的主要环节。把好质量控制来源于标本的留取、检验人员的技术及仪器的性能,鉴于精神科的特殊性,标本留取与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西宁地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为精神科临床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2月住院期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主动上报资料53例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研究防范措施。结果:53例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中,18例(34.96%)为伤害事件,14例(26.4%)是治安事件,8例(15.09%)属于药物事件,6例(11.32%)为其他事件,5例(9.43%)为跌倒事件,2例(3.77%)是患者约束事件;以精神分裂症患者最为多见;发生的原因与精神疾病症状、精神科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心等因素有关。结论:西宁地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风险高,精神科医护人员应重视不良事件的上报和防范,加强理论培训、医德及工作责任心教育,制定、完善和落实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西宁市学龄儿童心理卫生状况。方法:于2008年以西宁市小学为总体样本,随机整群抽取两所普通小学1~5年级学生90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调查行为问题。结果:以Putt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总分≥13分为行为问题阳性,共筛查出206例(27.0%),其中女生91例(11.9%),男生115例(15.1%)。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中,男生A行为明显多于女童;女生N行为多于男童(χ2=11.772,P<0.01)。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低、伙伴关系不好、家庭暴力、亲子关系不好、父母期望高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西宁地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儿童行为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青海省西宁市的1875名大学生进行了集体测试。结果西宁地区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21.54%,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组。神经质、内外向和自我掩饰度三个人格维度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质、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和民族4个因素对心理健康总均分有影响作用。结论西宁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其神经质、家庭经济状况、学校、民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