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OX-2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OX 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S P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survivin和COX 2蛋白在 93例胃癌组织、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MGC 80 3中的阳性率。结果 :survivin蛋白在 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阴性 ,而 93例胃癌组织中有 66例阳性 ,占 7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OX 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76.3 % ,MGC 80 3细胞中survivin和COX 2蛋白均阳性。Survivin蛋白阳性率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 ,而与浸润程度不相关 ,并与COX 2蛋白阳性呈正相关 (Pearson列联系数 0 .2 2 7P <0 .0 5)。结论 :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特异性阳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survivin蛋白与胃癌组织中COX 2蛋白的阳性密切相关 ,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激活机制 ,构成抑制胃癌细胞凋亡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是一类较新的生长因子,对恶性肿瘤的增殖、分化、转移及凋亡起重要调节作用.综述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调节机制及在胃癌化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基因在93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MGC-803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不表达,而93例胃癌组织中有66例表达阳性,占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细胞株MGC-803中survivin呈高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而与浸润程度不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的特异性高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过度表达可能提示胃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研究抑酸疗法对胃癌首次胃镜检查诊断的干扰程度及相应对策。方法实验对象均为经胃镜与病理检查最终证实的胃癌患者,包括胃体腺癌与胃窦腺癌。根据首次电子胃镜检查前抑酸剂的使用情况,分为H2受体阻滞剂(H2RA)治疗组、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组及未经抑酸治疗的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以探讨抑酸剂的使用与胃癌漏诊率之间的关系。按日本Borrmann分型标准,对各组胃癌的分型构成及漏诊病例的分型构成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漏诊的规律。结果H2受体阻滞剂治疗组的漏诊率:胃体腺癌为6.66%(5/75),胃窦腺癌为10.7%(9/84)。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相应的漏诊率为9.37%(6/64)和12.7%(13/102)。而未经抑酸治疗的对照组的相应漏诊率为1.36%(1/73)和2.63%(2/76)。胃体腺癌及胃窦腺癌经过抑酸疗法后,其首次内镜检查漏诊率均高于未经抑酸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通过Borrmann分型发现,漏诊患者均为早期胃癌Ⅱb型、Ⅱc型及进展期胃癌Ⅱ型、Ⅲ型。结论抑酸疗法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在胃镜检查前的不恰当应用,对某些胃癌的及时诊断产生负面影响,致使部分患者漏诊,甚至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时有关反映细胞外间质变化的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前胶原肽(PⅣP)及板层素(laminin,LN)等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急性轻型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n=108),急性重型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n=26),进行血清HA,PⅢP,PⅣP及LN含量测定,按APACHE及Ranson标准计分统计.结果和正常组比较,MAP组HA,PⅢP,PⅣP及LN的血清含量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但SAP组的早期,这些指标异常升高,和MAP组间差异显著(HA,PⅢP,P<001;LN,P<005),四例死亡者HA及PⅢP升高更加明显,HA>200μg/L,PⅢP>160μg/L),单项血清HA及PⅢP对SAP诊断率达787%和730%,低于APACHEⅢ标准,但是高于Ranson11—6标准,且假阳性率较低,低于10%.结论血清HA及PⅢP等含量是SAP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病,大量实验研究证实胰腺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可诱发急性胰腺炎,并可促使水肿型发展为出血坏死型,其中血小板的活化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而血小板体积改变可反映其活化状态,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体积变化。1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病人组取自本院1998年度住院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75例,男31例,女44例,年龄16~71岁,其中胆源性胰腺炎27例;对照组取自本年度健康体检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0~65岁。 标本采集与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皆处于病程第一周,于住院24…  相似文献   
7.
本院1971~1984年收治35岁以下胃癌44例,男25例,女19例。本组女性发病率相对明显增高,病程较短在6个月内占56.82%;临床表现以上腹痛、食欲减退,贫血及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癌肿部位以胃窦部最多,病理以溃疡型和溃疡浸润型为主。未分化腺癌比例最高占36.11%,恶性度高且进展快,转移早而广泛,本组转移者占63.64%;手术切除率低达58.06%。据突出的临床表现将本病临床分型为腹痛型,梗阻型、上消化道出血型、消化不良型、贫血型和混合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  相似文献   
8.
胃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分析时宏珍王自正王巨昌孙士其近年来,胃肠激素对细胞增生、分化及肿瘤细胞的调控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有资料表明某些胃肠激素具有肿瘤生长因子和营养肿瘤细胞的作用[1~4]。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正常人、胃...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时均伴有炎症反应、组织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细胞外间质代谢的异常改变也是其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时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板层素(LN)等的研究,揭示其具体的变化规律及对急性重型胰腺炎(SAP)诊治的指导意义。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IBS患者结肠粘膜组织中的NO含量 ,拟对NO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探讨。方法 对临床表现腹痛、排便异常患者行结肠镜检查 ,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炎症性肠病、同时排除糖尿病 ,慢性肝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且符合RomeⅡ诊断标准者 5 9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 ,共分为三组 :1 腹泻组 :大便次数增多 ,每天大便大于 3次 ,共 36例 ,男 10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4 5 2 3±10 5 9岁 ;2 便秘组 :大便次数少于每周 3次 ,共 2 3例 ,男 8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9 15± 14 5 8岁 ;3 正常对照组 :选干部体检肠镜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