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前后心脏形态变化。方法对 1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起搏治疗前及术后6、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测定X线心胸比率 ,并对临床表现进行随访。结果起搏治疗前后心脏形态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起搏治疗术后 6及 12个月扩大的心脏逐渐恢复正常 ,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患者宜及时选择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黎晴 《心电学杂志》1998,17(4):220-221
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心室结构和传导发生了变化,复极不均,Q-T离散度(Q-T_d)加大,易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本文分析我院1995—1997年收治的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38例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_(c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取38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36—72(56.44±8.92)岁。心功能Ⅲ级25例(65.8%),年龄39—72(54±10.5)岁;Ⅳ级13例(34.2%),年龄36—70(53.46±10.07)岁。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Lown分级Ⅲ级以上)16例(42.1%),年龄40—68(54.72±12.31)岁;没有或偶发室性期前收缩者22例(57.9%),年龄36—72(54.18±11.89)岁。对照组30人,年龄34—74(54.67±8.8)岁。经体检、X线胸片、超声心动描记术及心电图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动态心电图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82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监测心肌缺血情况已被重视。近年来我们回顾了 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所发现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 ,对他们的临床症状及分布规律和伴发的心律失常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82例 ,男 58例 ,女 2 4例。年龄 60~ 76岁 ,平均 ( 65.3± 7.6)岁。诊断符合 1 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36例 ,排除瓣膜病、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糖尿病、电解质紊乱、贫血和药物 (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服用者。采用美国惠普公司 4 34 0 0B型磁带记录仪 ,具有C…  相似文献   
4.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危险分层意义 ,并通过对ACS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干预随访 ,以减少冠脉事件。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 4 5例ACS患者和 6 2例非ACS患者HS CRP含量。并对ACS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他汀类药物治疗组 (2 2例 )和常规组 (2 3例 ) ,测定治疗前后 8周血清HS CRP含量。结果 :ACS组患者HS CRP浓度显著高于非ACS组 (P <0 .0 1) ,且浓度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ACS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8周后HS CRP浓度下降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血清HS CRP浓度与ACS病变程度有良好相关性 ,可作为一种新的危险因子应用于ACS危险分层评估。他汀类药物可阻止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病因是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而诱发血栓形成,冠脉粥样斑块的炎症是导致斑块破裂的重要机制。血清G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反应进行性系统炎症的敏感标志物,其浓度的升高往往伴随着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增加。作者通过超敏G反应蛋白(HS-CRP)测定,探讨ACS危险分层的意义,并对部分ACS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干预并随访观察HSCRP含量的变化,为临床ACS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大患者,进行了10个月的随访。发现这类患者中心肌梗塞占1.5%,心绞痛(心肌缺血)10.8%,心力衰竭9.2%,脑卒中19.2%,高血压脑病6.1%,心律失常33.8%,猝死3.1%。表明:高血压左室肥大已不再是生理的良性适应性代偿过程,它意味着预后可能不良。提示:高血压伴左室肥大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应有效地逆转左室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正>高血压病是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近年来人们注意到血液流变学异常与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并与58例健康者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显著异常。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报告42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本组均有心脏增大和心电图异常,同时伴心衰35例。提示:本病诊断应注意与冠心病、风心病及心包积液等鉴别;积极抗心衰和抗心律失常治疗,可改善症状纠正心衰,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诊断,鉴别及疗效的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严重心肌损害引起短暂性Q波2例姜黎晴(江苏省通州市人民医院)例1,朱某某,男,43岁;因心悸、胸痛、发热2天入院,发病前二周有上感史,入院时心电图检查:I、aVL呈QS型,V3~V5呈Qr型,Q波>0.04s,超过同导朕R波的1/4,上述导联ST段上...  相似文献   
10.
在维持洋地黄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氨力农0.75mg/kg静注后7.5μg.kg^-1/min静滴,治疗顽固性心衰26例,疗程5-7天,观察氨力农对顽固性心衰的近期疗效。结果,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达88.5%,心率,心胸比率及心电图PTFv1,左室充盈分数,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较治疗前前显著改善。提示,氨力农短期治疗基因性心衰安全有效,与洋地黄有协同作用,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