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evel of muscarinic receptors in airway and lung tissues, and the effect of inhaled ipratropium bromide on these receptors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This model was developed by exposure of rats to 250 ppm SO2 gas, 5?h/d, 5d/wk, for a period of 7 wk. The COPD rats inhaled 0.025% aerosolized iratropium bromide for 20 min, 2 times daily, in an airtight chamber. Muscarinic receptors in airway and lung tissues of normal rats, ipratropium bromide-treated COPD rats and the recovering COPD rats were measured by the radio-ligand binding assay. Results Airway/lung pathology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showed that chronic SO2 exposure caused pathophysiologic change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human COPD. The density (0.038±0.011, pmol/mg protein) and affinity (Kd, 23±11 pmol/L) of muscarinic receptors in airway and lung tissues of COPD rats were not chang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rats (0.030±0.008 and 29±19, respectively, P>0.05). Densities of the muscarinic receptors were not changed after inhalation of ipratropium bromide for 5 days, bu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halation for 30 day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untreated COPD rats. The muscarinic receptors returned the normal levels at day 6 after cessation of ipratropium bromid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of rats in equilibrium dissociation constants (Kd). Conclusion A rat model of COPD with pathophysiologic changes similar to the human counterpart was developed using chronic SO2 exposu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number and function of muscarinic receptors in airway and lung tissues of the COPD rats, but upregulation of the muscarinic receptors was observed after long-term inhalation of ipratropium bromide.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奥亭止咳露临床镇咳、祛痰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可评价121例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试验组用奥亭止咳露每次15mL,po,tid,对照组用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每次15mL,po,tid,2组均连用3~7d.结果:试验组镇咳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口干、乏力、恶心、便秘、排尿困难等.结论:奥亭止咳露用于镇咳祛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500mg左氧氟沙星静滴液在我国中年健康人群中的药动学特点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10例中年健康志愿者接受单次静脉滴注500mg左氧氟沙星后,固定时间采取血样及尿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及尿中的左氧氟沙星浓度.血样以高氯酸沉淀法进行预处理.结果: 药动学符合静脉给药二室开放模型,Cmax为(9.03±1.92)mg·L-1,t1/2β为(7.99±1.69)h,Vd为(1.24±0.31)L·kg-1,CL/F为(11.64±2.51)L·h-1,用梯形法计算所得的AUC为(44.79±9.05)mg·h·L-1.24h左氧氟沙星尿中的排泄率为(76.78± 9.07)%.10例志愿者均顺利完成实验,仅1例出现失眠.结论:左氧氟沙星单次500mg静脉滴注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国外报道相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应可作为严重或敏感性降低细菌感染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97例机械通气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认识机械通气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机械通气(MV)治疗失败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提高MV治疗成功率,我们对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139例( 16 4例次)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5 - 0 9~2 0 0 2 - 0 6因COP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可引起夜间反复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 ,长期可导致持续性高血压 ,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 ,OSAS可能通过颈动脉体功能失调、呼吸暂停过程中对低氧血症的自主神经反应不正常、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等机制引发高血压[1 ] 。但肾脏─体液因素在OSAS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研究甚少 ,本文通过对OSAS患者夜间肾功能变化的研究 ,以探讨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与高血压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研究对象经测量血压和多导睡眠仪 (PSG)监测 ,符合标准者入选本研究 ,根据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控制现状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为进一步开展本地区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6个城区所在的6所大型教学医院完成。调查开始前对参与调查的医师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采用与患者面对面的调查方法。结果完成此次问卷调查的患者共527例,87.1%(459/527)的患者享受医疗保障体系。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严重度分级标准,其中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的比例分别为19.2%(101/527),26.0%(137/527),36.8%(194/527)和18.0%(95/527)。19.5%(103/527)的患者在过去的一年中因疾病加重而住院,29.2%(154/527)的患者因疾病加重需要看急诊。在职上班者中,因疾病加重请假误工者为33.8%(76/225)。22例学生中休病假4例(18.2%)。参照获得哮喘最佳控制研究(GOAL)制定的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标准,完全控制率为25.2%(133/527),良好控制率为27.7%(146/527)。在过去的1年中进行肺功能随访的患者仅46.1%(243/527)。拥有峰流速仪者为23.1%(122/527),每日规律使用峰流速仪者仅6.1%(32/527)。患者每日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比例为59.6%(314/527)。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随着近年来对哮喘长期管理工作的重视以及哮喘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哮喘总体控制水平有明显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关注2011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6日在上海召开的第16届亚洲和太平洋呼吸学会年会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科学委员会主席Jorgen Vestbo教授和执行委员会主席RobertoRodriguez-Roisin教授介绍了2011年版GOLD的主要修改内容.新版GOLD对COPD的评估和疾病管理进行了更清晰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不同气道炎症类型(嗜酸粒细胞炎症与非嗜酸粒细胞炎症)对吸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的反应性。方法选择近3个月内未接受激素治疗的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42例,根据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将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嗜酸粒细胞〉3%,23例)与非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嗜酸粒细胞〈3%,19例),进行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检查、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痰液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浓度。吸人激素治疗1、3个月时进行随访,重复上述哮喘疗效的评价指标。结果嗜酸粒细胞增高组痰嗜酸粒细胞比值、ECP水平基线值分别为0.080(0.063~0.178)、(324±149)μg/L,非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分别为0.017(0.006~0.021)、(152±6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3.33,P均〈0、01)。嗜酸粒细胞增高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症状评分的基线值分别为(1.98±0.67)L、(65±20)%、7.0(5.0~10.0)分,非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分别为(2.07±1.05)L、(66±27)%、5.0(2.0~9.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2、-0.09、1.32,P均〉0.05)。吸入激素治疗1、3个月后嗜酸粒细胞增高组的嗜酸粒细胞比值、ECP水平、症状评分、FEV1和FEV1占预计值%分别为[0.019(0.010~0.060)、[0.036(0.006~0.070)、(173±153)μg/L、(173±122)μg/L、3.0(1.0~6.0)分、3.0(1.0~5.0)分、(2.42±0.64)L、(2.43±0.76)L、(77±13)%、(77±18)%,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3、6.71、5.93、7.38、5.78,P均〈0.05)。非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分别为0.013(0.000~0.025)、0.012(0.004~0.031)、(111±50)μg/L、(117±50)μg/L、3.0(0.0~6.0)分、3.0(1.0~7.3)分、(2.22±0.86)L、(2.21±0.24)L、(71±20)%、(65±21)%,与基线值比较,嗜酸粒细胞比值、FEV1和FEV1占预计值%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8、0.80、1.37,P均〉0.05),而ECP水平和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8、3.59,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情严重度、基线FEV1和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与FEV1改善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27、-0.02、0.03,P均〈0.05)。痰嗜酸粒细胞比值的基线值对激素治疗反应的阴性预测值最高(89.5%)。结论对于痰嗜酸粒细胞增高的哮喘患者,吸人激素治疗能够抑制嗜酸粒细胞炎症,改善肺功能和症状评分。非嗜酸粒细胞增高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性差,FEV1无改善。痰嗜酸粒细胞比值不高是激素治疗反应性差的最佳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呼吸道疾病并发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病房住院的212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痰培养及药敏结果,患者均具有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结果临床分离病原菌229株,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3.9%,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分别为18.2%和13.6%;革兰阳性球菌占23-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2%,肺炎链球菌9.1%。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占86.2%,前3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7.5%)、副流感嗜血杆菌(13.7%)和流感嗜血杆菌(11.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为患有支气管扩张症(OR=5.590,95%CI 2.792~11.192);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为前1个月内使用制酸剂(OR=9.652,95%CI 2.636~35.339)和低蛋白血症(OR=2.679,95%CI 1.108~6.476);感染肠杆菌科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为前1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OR=4.236,95%CI 1.982~9.057),患有肾脏疾病(OR=4.305,95%CI 1.090-17.008)和糖尿病(OR=2.836,95%CI 1.339—6.009)。结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时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根据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用药史的不同而变化,对病原菌的正确判断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支气管镜向目的支气管置入单向活瓣,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耐受情况,2周后行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临床操作简便,所有实验动物均能良好耐受,无动物死亡。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支气管内置入活瓣可导致部分肺组织萎陷而达到减容的目的。结论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潜力的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