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丁露  夏云红  王为民  姚荣杰  孟曼 《安徽医药》2018,22(10):1926-1928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CD8+T细胞亚群CD28+及CD57+的表达程度,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为肺癌的初次治疗患者30例, TNM分期(UICC,第7版)Ⅲ期12例,Ⅳ期18例。病理类型腺癌15例,鳞癌8例,小细胞肺癌7例。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肺癌患者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人群的血清中CD8+T细胞CD28+和CD57+的表达水平,分析该表达水平变化及与肺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学类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 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D28+T细胞亚群比例为(12.34±3.72)%,CD57+ T细胞亚群比例为(19.53±5.26)%。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CD28+T细胞亚群比例为(23.53±4.15)%,CD57+ T细胞亚群比例为(11.3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类指标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而随着不同临床分期增加,CD8+CD57+T细胞未见差异,而CD8+CD28+T细胞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周期化疗后,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血清中CD28+、CD57+T细胞亚群比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缓解组(稳定+进展)患者的CD28+、CD57+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10.62±2.74)%、(20.45±4.36)%.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CD8+CD28+T细胞表达较正常人群明显减低,而CD8+CD57+T细胞表达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联合该两种T细胞亚群检测不仅可以了解肺癌患者免疫状况,同时可以评估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和贝伐单抗作为一线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NSCLC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研究组(n=60),分别行紫杉醇+顺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贝伐单抗治疗。主要终结点为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次要终结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总反应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结果对照组PFS为5.7个月,CBR为76%,ORR为67%,相比较于对照组,研究组PFS为8.9个月,CBR为92%,ORR为87%。对照组中不良事件为Ⅲ度骨髓抑制(53.4%),Ⅲ度消化道反应(40.1%),而研究组中不良反应为Ⅲ度骨髓抑制(46.9%)和Ⅱ度消化道反应(20.1%)。结论对比于传统铂类化疗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和贝伐单抗作为NSCLC患者一线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托瑞米芬(TOR)对人肺腺癌细胞株GLC-82的抑制作用及其与顺铂(DDP)联用的协同效应,为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MTT显色法检测TOR及与DDP联用后对GLC-82细胞的抑制作用,测定其吸光度(absorbance,A)值.采用real time RT-PCR法检测细胞p53、p21基囚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p21蛋白表达,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TOR能直接抑制GLC-82细胞的生长,浓度大于5 μmol/L的TOR可明显增强DDP的细胞毒副反应,DDP可协同TOR提高p53和p2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且DDP联合TOR后使p53及p2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TOR与DDP联用对GLC-82细胞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TOR可能与p53蛋白依赖机制以及P21蛋白诱导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基因水平了解肝细胞癌(HCC)内的星状细胞(HSC)与正常肝HSC的异同.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SC,用大鼠HCC细胞株CSF的条件培养基诱导HSC活化.cDNA微阵列比较静止、体外培养活化和诱导活化HSC之间22 012个基因的表达,并通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进行验证.结果 与静止HSC相比,体外培养HSC共有1672个基因差异表达,包括促炎症因子、细胞表面受体、黏附分子、信号转导分子、免疫因子等,其中1012个基因上调,660个基因下调.肿瘤诱导活化HSC有711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420个基因上调,291个基因下调,有一部分基因表达与体外培养相同,部分基因如Raf1、Rac2、Adam17、Wnt6、MMP-9和TNF等,呈特异性表达.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cDNA微阵列检测结果相符.结论 HCC细胞可特异性驱动HSC的活化,诱导活化的HSC在HCC细胞的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瘤内活化的HSC应作为研究HSC生物学功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BL教学在肿瘤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肿瘤科随机选取76名护生作为实验组,选取79名护生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在肿瘤科实习结束后的专科理论水平、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专科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及临床带教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护生的专科理论水平、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专科实习任务综合评价及临床带教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肿瘤科临床带教有利于提高护理带教满意度和护生的综合能力,对确保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并观察阿帕替尼主要毒副作用及预后因素.方法:将医院经过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帕替尼,对照组口服替吉奥,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同时分析阿帕替尼主要毒副反应及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腹泻、白细胞减少及蛋白尿,其中发生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可能有较好疗效.结论:阿帕替尼对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仍有较好疗效,耐受性好,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不良事件可能为其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胱抑素 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浓度改变在检测胃癌化疗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第1周期和第2周期35例胃癌化疗患者和8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 CysC 和 RBP 的浓度,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浓度。结果2个周期的化疗后,CysC 浓度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P <0.05),第2周期 Cy-sC 浓度高于第1周期同期(P <0.05)。RBP 浓度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P <0.05),但第2周期与第1周期同期相比 RBP 浓度差异不明显(P >0.05)。BUN、Cr 浓度仅在化疗第2周期后略有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与第1周期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CysC 和 RBP 含量变化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呈负相关(P <0.05)。结论化疗导致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中,血清 CysC 和 RBP 浓度明显升高。联合测定血清 CysC 和 RBP 有助胃癌化疗引起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以及评估多普勒超声在抗血栓治疗效应.方法:90例患者根据是否定期接受多普勒超声监测分为两组,即定期接受多普勒超声监测的患者(n=40)以及未定期行多普勒超声监测的患者(n=50).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中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多普勒定期监测组患者中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高,而置管后定期进行多普勒超声监测有利于降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义  王伟  薛玉宝  夏云红 《河北医药》2011,33(22):3419-342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s1)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2例经蒽环类和(或)紫杉类等药物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同时口服吉奥胶囊每天80mg·m^-2·d^-1,分2次餐后30min口服,连服1~14d,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按RECIsT1.1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入组2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8例,进展(PD)7例,有效(CR+PR)7例(31.8%);临床控制(CR+PR+SD)15例(68.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口角炎、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