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对成年包皮过长患者及其配偶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成年包皮过长的2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前后勃起功能、手淫频率、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时间(IELT)、男女双方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随访等。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女方性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2.9%的患者术后性交时间延长大于2min,其术前和术后的IEL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的手淫频率和男方性生活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对男性性功能没有明显负面影响,可以延长性生活时间、减少手淫频率,从而提高成年包皮过长患者性生活满意度。然而,对于患者配偶的性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并比较单极与双极切割系统在经尿道前列腺解剖性剜除术(TUAEP)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分别采用2种切割系统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UAEP,单极98例,双极83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质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血Na+浓度、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围手术期安全及疗效指标。 结果 采用2种切割系统均能将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完整剜除,未发生输血、前列腺包膜穿孔和电切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单极组及双极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5.1±6.1)和(58.3±5.4)min,前列腺切除质量分别为(35.2±5.8)和(36.5±7.4)g,术后4 h血Na+浓度分别为(139.96±3.59)和(140.52±4.31)mmol/L,血红蛋白分别为(129.46±12.58)和(128.79±0.5)g/L,2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2组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体积、Qmax、IPSS、QOL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术前比较,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Qmax、IPSS、QO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采用单极或双极切割系统均可安全有效实施TUAEP,疗效满意,单极切割系统并不增加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茎折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至2008年1月泌尿外科收治的12例阴茎折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7—46岁,平均31岁;其中11例由性交失误引起,1例因手淫时自行按压勃起阴茎所致;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可闻及阴茎折断的响声,局部疼痛,阴茎疲软继之瘀血肿胀,远端弯向健侧,皮肤青紫,有2例瘀血范围至阴囊,均无排尿困难及血尿。1例行阴茎海绵体造影,11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病至手术时间6—72h,平均16h;11例急诊行“阴茎海绵体白膜修补术”;1例手淫损伤者拒绝手术治疗而采取保守治疗。结果11例手术患者均证实术前阴茎海绵体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为单侧海绵体白膜破裂。随访3月-14年,12例患者均能勃起,无排尿困难。11例手术患者阴茎勃起正常,无疼痛、阴茎弯曲及阴茎硬结等并发症,性生活满意;1例保守治疗患者阴茎勃起时向下弯曲,无法完成性交。结论阴茎折断是少见病,借助临床病史、体检可诊断本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损伤部位、大小,急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不提倡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阴茎异常勃起诊治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治方法、病理及预后。方法阴茎异常勃起患者2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海绵体血流成像、血气分析及穿刺活检术确诊后采用保守治疗、分流术及阴茎切除术等。结果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19例。勃起时间≤12h者8例。病理示海绵体间质轻度水肿,保守治疗后阴茎疲软,随访勃起功能正常;勃起时间13~24h者4例,其中轻度间质水肿1例、中重度3倒,行阴茎头-阴茎海绵体分流术后症状消失,随访3例勃起功能正常,1例发生轻度勃起功能障碍(ED);勃起时间25~48h者2例。病理镜下示海绵体平滑肌局灶性坏死及纤维样细胞,术后2侧均复发。其中1例扩大内瘘口后勃起消失,随访性功能无减退。另1例白血病引起者综合化疗后症状缓解,随访发生中度ED;勃起时间49~72h者3例。病理镜下示海绵体平滑肌广泛坏死、大量纤维样细胞及血栓形成。行大隐静脉-海绵体分流术后勃起消失。随访2例发生重度ED,1例术后2周因肺、脑梗死死亡;2例阴茎转移癌分别于术后12、18个月死亡。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2例,术后随访性功能正常。结论海绵体损伤程度与异常勃起时间紧密相关。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治疗愿发病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微创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到2010年6月均采用MPCNL治疗的孤立肾肾结石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结石清除率、术后肾功能和术后并发症进行24个月的观察随访。结果 80例患者中,70例行一期MPCNL,10例行二期MPCNL,其中4例CT检查提示肾出口梗阻,血肌酐水平大于300μmol/L行一期局麻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5~7天后行二期MPCNL。80例患者中,68例采用单通道治疗,12例采用2~3通道治疗。手术时间30~80 min,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平均下降15 g/L(9~30 g/L),未出现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5天(5~14天)。总结石清除率92.5%(74/80)。2例完全鹿角形结石和4例无肾盂积水的多肾盏结石有肾盏内结石残留。随访24月,术前肾盂出口梗阻28例,其术后血肌酐水平下降20~150μmol/L(平均35μmol/L),余52例肾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于手术后18个月再发肾盏小结石两枚,ESWL治疗后结石排出。结论 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具有疗效好,安全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动物模型中精子特异性阳离子通道(CatSper)3、CatSper4的表达差异,以及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的弱精子症与CatSper3、CatSper4的关系;并探讨CatSper抑制剂对附睾成熟精子的作用。方法 建立精索静脉曲张大鼠模型。剪碎附睾组织,离心收集附睾精子,对大鼠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采用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大鼠精子中CatSper3、CatSper4的表达情况。加入10μmol/L的CatSper抑制剂NNC 55-0396与健康大鼠附睾成熟精子孵育24 h, ELISA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精子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结果 精索静脉曲张大鼠模型中畸形精子比例较对照组增高,精子数量明显减少。qRT-PCR检测结果可见,实验组的CatSper3、CatSper4 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Western-blot检测发现,CatSper3、CatSper 4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通过CatSper抑制剂NNC 55-0396处理附睾精子后,其ATP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精子数量减少和畸形精子产生,...  相似文献   
7.
附睾肿瘤临床少见,与其他附睾肿块鉴别困难。自1985年5月~2007年12月,本科共手术治疗附睾肿瘤53例,其中2例为转移性腺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估WH02004分级法对随访5年以上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预测复发价值.方法 TNM2002分期为Ta、T1膀胱原发性、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94例,随访5年,分别进行WHO1973和WHO2004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增殖指数(PI),PI<33%为低PI组,>66%为高PI组,33%~66%为中PI组;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结果 WHO1973分级法中,G1、G2和G3级分别有42、38和14例,Ki-67平均P1分别为(10.32±5.46)%、(22.52±7.42)%和(35.25±9.32)%.WHO2004分级法中,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PUNLMP)、低分级尿路上皮癌(LGC)和高分级尿路上皮癌(HGC)分别有13、60和21例,Ki-67平均P1分别为(8.67±4.32)%、(21.23±6.24)%和(42.35±9.42)%.Ki-67平均PI在两种分级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分级法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癌分化程度的降低,Ki-67平均PI均逐渐增高.随访5年,有43例复发(45.7%).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i-67平均PI、WHO1973和WHO2004病理分级均与膀胱癌无复发生存率密切相关(P<0.01),其中低、中、高PI各组间复发率不同(P<0.01);WHO1973分级法中各组均有复发,但G与G2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02004分级法中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UNLMP组复发3例.结论 WHO2004分级法更能准确反映膀胱肿瘤的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WHO2004分级法对随访5年以上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预测复发价值。方法TNM2002分期为Ta、T1膀胱原发性、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94例,随访5年,分别进行WHO1973和WHO2004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增殖指数(PI),PI〈33%为低PI组,〉66%为高PI组,33%~66%为中PI组;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结果WHO1973分级法中,G1、G2和G3级分别有42、38和14例,Ki-67平均P1分别为(10.32±5.46)%、(22.52±7.42)%和(35.25±9.32)%。WHO2004分级法中,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PUNLMP)、低分级尿路上皮癌(LGC)和高分级尿路上皮癌(HGC)分别有13、60和21例,Kb67平均P1分别为(8.67±4.32)%、(21.23±6.24)%和(42.35±9.42)%。Ki-67平均PI在两种分级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分级法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癌分化程度的降低,Kb67平均PI均逐渐增高。随访5年,有43例复发(45.7%)。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b67平均PI、WHO1973和WHO2004病理分级均与膀胱癌无复发生存率密切相关(P〈0.01),其中低、中、高PI各组间复发率不同(P〈0.01);WHO1973分级法中各组均有复发,但G1与G2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2004分级法中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UNLMP组复发3例。结论WHO2004分级法更能准确反映膀胱肿瘤的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