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瓣膜病是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重症瓣膜病患者常常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并继发其他脏器损伤。人工瓣膜置换术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重症心脏瓣膜病由于瓣膜病变的存在与发展,心脏处于高度超负荷、超耗能和心肌细胞大批衰竭、死亡状态,有些变化属于不可逆状态,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对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纳入8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加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命名、注意力、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单项评分及总标准分较干预前评分提高(P0.05);对照组的总标准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试验组在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单项评分及总标准分较对照组评分提高(P0.05)。结论:CBT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腹腔足月妊娠漏诊1例周立芹患者27岁,农民。系第2胎,妊娠38+1周,因排便后突然腹痛、腹胀3h,于1995年6月4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壮,无异常分娩史。末次月经1994年9月10日,妊娠早期无明显不适,4个月后有时腹痛但不剧烈。曾于妊娠18周...  相似文献   
4.
田利静  周立芹 《山东医药》2009,49(30):117-1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具有减少手术创伤、避免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优点。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34例。现将手术配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产后访视让服务对象接受科学的健康理念,提高产妇的自我管理及新生儿护理能力,促进母乳喂养。方法:对569例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进行3次产后访视及护理指导,并采用讲授,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结果:访视家庭中影响母婴健康的主要原因是不良习俗,对新生儿常见病不甚了解和对感染认识不足。通过宣教及护理指导,解决了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期存在的护理问题。结论:通过家庭防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问题,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年龄小,发育差,病情复杂,变化快,术后护理的难度大,易产生多种并发症.由于ICU的环境特殊,使患儿在监护期间易产生紧张、恐惧、躁动、孤独等不良的心理反应,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术后康复和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42例心脏手术患儿监护期间的各种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及不同性格特征的患儿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实质感染.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1]VAP的发病率为9%~70%,病死率高达50%~69%.国内发病率为30%~55%[2].临床上对VAP的诊治方法不断进展,然而死亡率居高不下,所以预防VAP是关键.循证医学证实,VAP的预防措施中与体位有关的循证等级为B级[3].笔者就2种不同体位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来探讨对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84岁,市民。于1954年空腹时扪到下腹有一拇指大小包块,无任何不适未曾就诊。直到1987年扪到包块增大如拳头大小,活动,曾先后到省内几家医院就诊,并分别作B超检查,均诊断为“卵巢囊肿”,建议手术。家属考虑高龄而拒绝。从1992年开始肿块迅速增大,近年伴有下肢浮肿,尿频,行动不便,大便虽无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术后精神障碍通常是指手术前并无任何精神异常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大脑功能活动紊乱,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心脏手术通常具有耗时较长、创伤较大、风险较大的特点,再加上老年患者年龄偏大,体外循环(CPB)破坏了患者正常的生理循环,这些都使得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目前对于此类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并无定论,本文回顾分析采取心理和药物干预对治疗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