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差异,为临床甲亢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甲亢患者289例和健康对照组260例,分别运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对各样本的血清中FT3,FT4,TSH含量进行检测,分别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甲亢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检测值,并比较两种方法甲亢组FT3,FT4,TSH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甲亢组FT3,FT4,TSH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临床诊断符合率化学发光法优于放射免疫法。结论化学发光法临床诊断符合率高于放射免疫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孕妇血清中血型抗体效价的分布及其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765例O型孕母血清血型抗体效价进行检测,并对其中60例有HDN危险的孕妇所生新生几进行HDN血型血清学检测(ABO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及放散试验).[结果]765例O型孕母血清IgG抗A(B)效价≥1:64者315例,占41.2%;60倒母婴血型不合且有ABO-HDN危险的孕妇所生新生儿中共有29例发生ABO-HDN;孕母血清IgG抗A(B)效价为<1:64、1:64、1:128、≥1:256,各组HDN阳性率分别为18.5%、46.6%、93.3%、100%.[结论]孕母血清中血型抗体效价与ABO-HDN的发病率成正相关,且若抗体效价随孕周增加而增高,则新生儿患HDN的概率也增加.产前检测孕母血清血型抗体效价对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型支原体共生对甲硝唑治疗阴道毛滴虫感染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阴道毛滴虫并检测其甲硝唑最小致死浓度(MLC)。PCR检测滴虫细胞内人型支原体DNA,比较共生阴道毛滴虫株在人型支原体清除前后甲硝唑MLC的变化。将患者分为阴道毛滴虫单独感染组(滴虫组)与人型支原体共生感染组(共生组),比较甲硝唑对滴虫组与共生组患者进行标准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00株阴道毛滴虫的甲硝唑MLC为0.2~200μg/ml,其中132株(66.0%)低MLC虫株(≤6.3μg/ml)、45株(22.5%)中MLC虫株(12.5~25μg/ml)、23株(11.5%)高MLC虫株(50~200μg/ml);(2)76株(38.0%)阴道毛滴虫检出人型支原体共生,其中低、中、高MLC虫株共生率分别为12.9%(17/132)、84.4%(38/45)和91.3%(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00例患者甲硝唑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其中滴虫组与共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MLC共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65.8%和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1株共生虫株经多西环素作用清除人型支原体后,其甲硝唑MLC基本无变化。结论:人型支原体共生可能与甲硝唑治疗阴道毛滴虫的临床效果有关,但未发现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甲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不同用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p H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的变化;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阴道p H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道p H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甲硝唑能显著改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环境,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效能,探讨GBS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3 565例妊娠35~37周孕妇的阴道分泌物和直肠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GBS检测;根据GBS携带者意愿将其分为干预治疗组和未干预治疗组,干预治疗组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未干预治疗组不作处理;观察各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3 565例孕妇中,GBS携带率为9.87%;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诊断GBS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准确度分别为98.30%、99.50%、95.58%、99.81%、196.6、0.017和99.38%;未干预治疗组的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和干预治疗组(P0.05),而干预治疗组与GBS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新生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GBS、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未干预治疗组发生GBS感染数显著增高(P0.05),而干预治疗组与GBS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菌种感染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准确筛查妊娠晚期GBS的方法;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会导致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升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0248例白带常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0248例患者的白带常规与BV(细菌性阴道病)结果分析,探讨白带常规检测中年龄、清洁度、霉菌、滴虫、线索细胞、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0248例患者的白带常规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显微镜下先观察清洁度情况、有无线索细胞、滴虫,然后滴1滴10%的KOH,观察有无霉菌;再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试剂盒{BV(三联法)}检测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结果:清洁度Ⅰ度的标本60例(0.6%)、Ⅱ度的标本6204例(60.5%)、Ⅲ度的标本3624例(35.4%)、Ⅳ的标本360例(3.5%);查见霉菌1770例(17.3%)、查见滴虫260例(2.5%)、查见线索细胞1362例(13.3%);同时查见霉菌和线索细胞292例(2.8%)、同时查见滴虫和线索细胞120例(1.2%)、同时查见滴虫和霉菌60例(0.6%)、同时查见滴虫和霉菌及线索细胞30例(0.3%);白细胞酯酶阳性3638例(35.5%)、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阳性1451例(14.2%)。结论:白细胞酯酶阳性率、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阳性率与清洁度、霉菌、滴虫、线索细胞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清洁度的好坏与霉菌、滴虫、线索细胞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大小与霉菌、滴虫、线索细胞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耐药性,以及菌株BRO酶基因特征。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从儿童呼吸道分离卡他莫拉菌401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if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PCR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对分离株进行BRO基因分型。结果401株卡他莫拉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96.5%(387/401);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MIC50、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酶株BRO基因阳性率为99.2%(384/387),其中BRO-1型为93.0%,BRO-2型为7.0%;BRO-1+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和阿齐霉素的MIC50和MIC90明显高于BRO-2+菌株。结论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β-内酰胺酶产酶率高,产酶株主要携带BRO-1基因,其对部分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影响明显高于BRO-2型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者肺炎支原体(MP)及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临床诊断为ARI的1 16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MP及LP1 IgM抗体,统计学比较不同季度、年龄及性别的MP、LP1及MP+LP1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差异。 结果1 167例ARI患儿中,①MP、LP1及MP+LP1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7.4%及4.3%。②2013年第二季度MP阳性检出率(36.5%)显著高于第一、三、四季度(21.2%、23.1%、22.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12.07,13.55;P<0.01);而LP1及MP+LP1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6.57,5.88;P>0.05)。③不同年龄患儿的MP、LP1及MP+LP1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1,35.18,19.89;P<0.01),而且随患儿年龄增长,MP、LP1及MP+LP1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④女性患儿MP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29.0% vs 22.6%,χ2=5.88,P<0.05),而不同性别患儿的LP1及MP+LP1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RI患儿有较高MP及LP1阳性检出率,应引起儿科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谢成彬  王频佳  罗红权  吴雨露 《西部医学》2009,21(11):1885-1887
目的探索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检测在脑膜炎奈瑟菌快速鉴定中的意义。方法以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为底物,建立简便快速的脑膜炎奈瑟菌酶反应鉴定法,并对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细菌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浓度在6~8mmol/L,细菌浓度在4~8个麦氏单位,37℃水浴30~60min,脑膜炎奈瑟菌即可呈明显的黄色反应,淋病奈瑟菌和卡他莫拉菌等其他革兰阴性双球菌无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结论γ-谷氨酰基转移酶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脑膜炎奈瑟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