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心导管检查(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RHC)是一种有创检查,将心导管经周围静脉送入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在腔静脉及右侧心腔进行血流动力学、血氧和心排血量测定。右心导管检查在肺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诊断肺高血压的金标准。文章就RHC在肺高血压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适应证、具体操作和需要测定参数以及临床误区及其安全情况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负荷剂量加中-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7年8月~2009年3月收治的经多普勒超声确诊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采用负荷剂量加中-大剂量尿激酶12 h连续静点进行溶栓治疗,采用多普勒超声评价治疗效果,观察出凝血指标。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消失或明显减轻。多普勒超声复查显示血栓全部或部分消失。治疗结束时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和P0.01),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随访3~8月,除1例自行停用华法林复发外,余均无复发。结论溶栓治疗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疗法之一。负荷剂量加中-大剂量持续静点尿激酶可有效溶解血栓,特别是对病史较长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依据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呈急性心肌梗塞图形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一例吴炳祥,黄永麟,孟繁超早在1943年Dressler就提出,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可根据室性早搏的Q波诊断心肌梗塞,并经尸检证实。随后一些研究表明,室性早搏的异常Q波(QR或QRS型Q波>0.0...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左心室功能改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0例正常人。20例心绞痛和1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损,但早期以舒张功能受损为主。其舒张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左室舒张早期主动充盈速度和加速度的减缓、充盈血量的减少以及代偿性的心房收缩增强。  相似文献   
5.
生活习惯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基础疾病治疗良好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普罗帕酮组:普罗帕酮600mg顿服后观察6h,未转复者予电复律,并以最低有效量口服维持窦律;胺碘酮组:胺碘酮600mg分3次口服,连服7天,未转复者电复律,以最低有效量维持窦律。结果单纯药物复律,普罗帕酮组4例,胺电酮组3例,联合电复律两组分别转复25例和22例,两组早期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0%,晚期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普罗帕酮组短于胺碘酮组(P<0.001)。普罗帕酮组1例服药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放弃复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胺碘酮组4例服药后恶心、呕吐,未能坚持负荷量连服7天;但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联合电复律治疗持续心房颤动安全而有效,但普罗帕酮起效快,可相对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是PAH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COPD相关性PAH患者总数逐年上升。充分了解COPD相关性PAH的治疗现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是常见肺动脉高压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显著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1990年,由日本学者Sato等提出一种独特的心脏综合征。因其左室在收缩末期形态类似于“tako-tsubo”,在日语中“Tako”的意思是章鱼,“Tsubo”是罐子,因此“tako-tsubo”是一个复合词。古时候的日本农民用来捕捉章鱼的一种工具,其颈部比体和底要狭细。也就是说:左室尖-中部心肌出现的严重的运动减弱,表现为扩张,基底部运动亢进,表现为缩窄。目前对其命名、病因、诊断标准等仍有争议。这种综合征多被称为: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样左室功能失调、左室气球样变、安瓿样心肌病、儿茶酚胺毒性心肌损害、Tako-tsubo样短暂左室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检测左房血栓具有无创、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稍差。而经食道二维超声心动图(TEE)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但有创,患者不易接受。本研究通过TTE与TEE的对照研究,旨在提高TTE识别左房血栓的能力,使TTE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39例风心病患者为我科1997年8月~1999年5月分别经TTE和TEE检查的患者。男16例,女23例,年龄40-4±9-6岁。单纯MS22例,MS+MR6例,联合瓣膜病11例。1-2 仪器与方法 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