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和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关节活动度。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9例,根据手术不同入路分为肩关节前外侧入路组(观察组)29例和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组(对照组)20例。术后3个月、12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完成随访,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后伸、外旋、上举、外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后伸、外旋、外展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比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能改善肩关节术后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SPN患者进行VATS下肺叶楔形切除并送冰冻病理诊断。若为良性病变则终止手术;若为恶性肿瘤则VATS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良性SPN7例,转移性SPN2例,均在VATS下行肺叶楔形切除术,原发恶性SPN29例,其中27例在VATS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2例患者因高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行VATS下肺叶楔形切除术。所有病例均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术中冰冻报告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100%。结论 VATS应用于SPN的诊治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和并发症,VATS下肺叶楔形切除术可能代替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成为诊治SPN的基本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应用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与“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中采取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治疗方式的患者35例患者设为A组,将另外以“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55例患者为B组。最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通过对采取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治疗方式和“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优良率,A组优良率为88.57%,B组优良率为8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节高度、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对其实施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治疗,其效果与“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当,但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治疗方式,不仅治疗过程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能够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因此,在临床治疗上更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采用X线片观察骨水泥分布形态,并根据骨水泥分布形态分为A组(致密型,n=118)和B组(弥散型,n=62).术后患者均门诊随访至少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量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骨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发生率较高(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A组和B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均降低,且B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PKP的弥散型骨水泥分布形态可增加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采用X线片观察骨水泥分布形态,并根据骨水泥分布形态分为A组(致密型,n=118)和B组(弥散型,n=62).术后患者均门诊随访至少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量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骨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发生率较高(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A组和B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均降低,且B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PKP的弥散型骨水泥分布形态可增加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