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2.
目的探讨microRNA-301b(miR-301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28例结直肠癌标本中miR-301b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301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位数6. 564)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切缘无瘤组织(中位数0. 935)(P=0. 0061)。miR-301b表达在低分化、远处转移及CA724 6. 9 ng/m L患者中表达增高(P均0. 05)。结论 miR-301b可能与促进结直肠癌的恶性侵袭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microRNA-150 (miR-150) 在结肠癌细胞株、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8种结肠癌细胞株及45例CRC患者癌组织及对应正常组织中miR-150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CRC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150在8种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降低,CRC组织中miR-150的表达较同一患者正常黏膜组织中的miR-150表达明显下调(P<0.05);miR-150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5)及病理类型(P<0.01)密切相关。结论 miR-150在CRC中表达下调,其低表达与CRC的分化及病理类型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KAI1和Smad4蛋白在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0例NSCLC组织及60例对应的正常肺组织中KAI1和Smad4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观察其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KAI1和Smad4蛋白在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和29.33%,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在NSCLC中KAI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晚的肿瘤中低表达(P<0.000 1);Smad4蛋白在分化差、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及临床分期晚的肿瘤中低表达(P<0.000 1)。但KAI1和Smad4无相关性(P>0.05)。KAI1和Smad4蛋白低表达的病人生存期较短(P<0.05)。结论:KAI1和Smad4蛋白在NSCLC中表达减少,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术后检测KAI1和Smad4蛋白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最优的宫颈癌筛查模式,为制订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应用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 LBC)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检测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结果及随访资料。符合纳入标准者5974例,其中联合应用LBC和Aptima HPV E6/E7 mRNA(AHPV)方法1798例,联合应用LBC和Cobas 4800 HPV DNA(CHPV)方法4176例。分析不同筛查模式的效果。结果 LBC、AHPV、CHPV、AHPC初筛+LBC分流、CHPV初筛+LBC分流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934、0.911、0.941、0.919。单一筛查模式中,LBC的阴道镜转诊率最低、漏诊率最高。联合筛查模式中,AHPV初筛+LBC分流阴道镜转诊率显著低于CHPV初筛+LBC分流,二者的漏诊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诸多种宫颈癌筛查模式中,AHPV初筛+LBC分流联合筛查可获得最优的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疾病的冰冻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冰冻滞诊与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1285例甲状腺术中冰冻切片,并与对应的石蜡切片进行对比,总结分析甲状腺冰冻诊断特点及滞诊、误诊原因。结果 1285例甲状腺的术中冰冻确诊率为97.04%(1247/1285),滞诊率为1.63%(21/1285),误诊率为1.32%(17/1285),其中假阴性率为94.1%(16/17),假阳性率为5.9%(1/17)。冰冻与常规诊断不一致比例最高的为微小乳头状癌71.1%(27/38),其次为乳头状癌13.2%(5/38)。结论术中冰冻诊断对甲状腺肿瘤的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诊断需要病理医师有良好的病理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掌握冰冻制片中细胞及组织结构在形态上的不同特点,并且取材全面,以提高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PTC患者癌组织,连同14例淋巴结转移癌、12例癌旁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以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M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MA蛋白表达于在胞浆及胞膜/腔缘。胞浆内EMA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桥本甲状腺炎组织、PTC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80.0%、25.0%、64.8%、35.7%;胞浆内EM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病灶大小有关(P0.05)。胞膜/腔缘EMA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桥本甲状腺炎组织、PTC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0.0%、100.0%、44.4%、64.3%;胞膜/腔缘EMA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均P0.05)。结论:胞膜/腔缘EMA蛋白高表达可能提示桥本甲状腺炎更易发生PTC;胞浆内EMA蛋白表达降低可考虑作为甲状腺微小癌筛查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的表达,探讨MMP-7与淋巴管生成因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结直肠癌和7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MMP-7、VEGF-D和VEGFR-3的表达,比较两种组织中3种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MMP-7、VEGF-D和VEGFR-3表达的阳性率在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黏膜组织(P<0.001),MMP-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体积、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D和VEGFR-3的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中MMP-7和VEGF-D、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均P=0.01)。MMP-7和VEGF-D、VEGFR-3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MMP-7的表达与VEGF-D、VEGFR-3的表达密切相关,可能在淋巴管新生中起协同作用,促进淋巴道转移。联合检测MMP-7、VEGF-D和VEGFR-3可能对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的表达,探讨MMP-7与淋巴管生成因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结直肠癌和7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MMP-7、VEGF-D和VEGFR-3的表达,比较两种组织中3种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MMP-7、VEGF-D和VEGFR-3表达的阳性率在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黏膜组织(P<0.001),MMP-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体积、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D和VEGFR-3的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中MMP-7和VEGF-D、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均P=0.01)。MMP-7和VEGF-D、VEGFR-3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MMP-7的表达与VEGF-D、VEGFR-3的表达密切相关,可能在淋巴管新生中起协同作用,促进淋巴道转移。联合检测MMP-7、VEGF-D和VEGFR-3可能对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中MMP-7、VEGF-D、VEGFR-3和D2-40的表达,探讨三者的关系以及MMP-7对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结直肠癌和7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MMP-7、VEGF-D、VEGFR-3和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MLVD)的表达,比较两种组织中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7、VEGF-D、VEGFR-3和MLVD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黏膜组织(P〈0.001),MMP-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体积、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D、VEGFR-3和MLVD的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中MMP-7和VEGF-D、VEGFR-3、MLV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均P=0.01)。而且MMP-7和VEGF-D、VEGFR-3、MLVD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MMP-7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中的淋巴管生成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MMP-7、VEGF-D、VEGFR-3 MLVD的表达对判断其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