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结果本组63例患者中,12例出现并发症,占20.63%。其中5例脑血管痉挛,占7.94%;2例穿刺部位血肿,占3.17%;2例动脉瘤破裂,占3.17%;1例血栓栓塞,占1.59%;1例弹簧圈移位,占1.59%;1例空气栓塞,占1.59%。结论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常见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血栓栓塞、弹簧圈移位等,术中、术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持续治疗数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试验组S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试验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级Ⅰ级所占比例为3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8,P=0.03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360)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2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给予腰穿、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 100%栓塞11例,95%栓塞10例,90%栓塞2例,其中1例再出血死亡。术后随访未再出现死亡病例,患者功能进一步恢复,所有患者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对颅内动脉瘤采取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愈后,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病残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及血管影像特点。方法对收治的26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发病年龄为(36.6±6.4)岁,其中,19例以颅内出血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单纯脑室出血9例,脑出血破入脑室6例);7例以脑缺血症状发病(5例为脑梗死,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DSA结果显示:26例患者均为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其中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双侧16例,单例10例;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狭窄或闭塞2例,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增粗15例,前交通动脉增粗4例,眼动脉增粗4例及软脑膜吻合枝增多3例。结论青壮年反复发作的脑卒中,尤其是脑出血,无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证据时,应警惕烟雾病的可能,须行全脑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同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3岁。因突发头痛、呕吐6h于2010年4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h活动时突发头痛、呕吐,头痛剧烈,难以忍受,无意识障碍,无抽搐,无肢体活动障碍。体检:T37℃,P82次·min^-1,R20次·min^-1,BP13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对答切题,定向正常,言语清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重症脑血管患者,选择实施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的预后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性重症脑血管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施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评估。观察组为(δ+θ)/(α+β)上升组,对照组为(δ+θ)/(α+β)下降组。比较分析比值变化情况预后及GCS与预后的关系等,比较不同时段动态视频脑电图的脑对称指数(BSI)及(δ+θ)/(α+β)转变,对患者预后做评价和相关预测。结果:观察组死亡20例(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例(6.67%);生存10例(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例(93.33%)(P<0.05);相较于综合预后判断同患者死亡预测准确率,(δ+θ)/(α+β)比值变化均优于GCS,且GCS和(δ+θ)/(α+β)比值变化,与患者的预后呈现密切相关性(P<0.05);同干预前的社会、环境、躯体和心理各项评分相比,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较高(P<0.05);同干预前相比,实施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后的GCS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相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针对ICU发病24h内急性重症脑血管患者,采用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评估,可节约医疗资源和成本,对患者的疾病预后有预测性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经静脉给予法舒地尔30mg,2次/d;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20~40mg口服,3次/d,所有患者确诊后进行SSS评分,测定hs-CRP含量,在治疗14d后再进行SSS评分及复查血清hs-CRP含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抑制缺血脑组织炎性反应,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智慧课堂实验室具有教、观分开新结构及独立的教学、听评课与智能录播新功能的基础上,从课前备课、课中授课以及课后思课等环节的联动,分析了智慧课堂实验室实践方案。研究表明,智慧课堂实验室可以支持专业化的教学研究,在教师实践知识的发展方面有推动作用,也为相关及后续研究奠定重要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ICAD患者行MRA检查,1周内再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MRA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性质的判断。结果1)80例856支颅内动脉MRA与DSA结果一致的有732支,占85.5%;有98支颅内动脉狭窄程度MRA判断高于DSA,占11.1%,MRA对病变血管有夸大判断。2)以DSA为金标准,MRA检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96.9%,假阳性率为27.2%,假阴性率为3.0%,诊断一致率为91.1%,对DSA和MRA两种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P<0.01,具有高度一致性。3)80例患者MRA检出血管不平整26处,不能区分斑块性质;80例患者DSA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2处,能区分斑块性质。结论 MRA诊断ICAD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但若要准确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指导介入治疗,需进一步做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架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的疗效.方法 将2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支架辅助组(19例)和球囊辅助组(7例).对于体/颈比<2而>1的动脉瘤,选择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进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对于体/颈比<1或瘤颈过于宽大的动脉瘤,选择支架辅助瘤颈重塑技术进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3个月对2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术后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观察预后良好率和复发率.结果 支架辅助组19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12例,次全栓塞7例;球囊辅助组7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4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所有病例手术均成功,无动脉瘤破裂出血.2组患者均进行3~6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支架辅助组0分16例,1分2例,2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84.2%;球囊辅助组0分6例,1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85.7%.术后6个月支架辅助组13例患者复查DSA,11例影像学稳定,2例次全栓塞转为完全栓塞,载瘤动脉均通畅,支架未见移位;球囊辅助组5例患者复查DSA,4例影像学稳定,1例有瘤颈残留.2组均无死亡病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支架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结合弹簧圈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