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转归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69例,比较2组基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中毒农药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肝功能损伤(14.29%)、高钠血症(21.43%)、代谢性酸中毒(35.71%)、呼吸衰竭(21.43%)、休克(7.14%)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5.80%、10.14%、17.39%、8.70%、0)(P0.05);死亡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29.6±6.8)分]、初始动脉血乳酸[(5.4±2.4)mmol/L]、入院6h血乳酸[(5.9±2.2)mmol/L]、血糖[(14.6±5.7)mmol/L]、谷草转氨酶水平[(110.1±37.3)u/L]高于存活组[(22.7±7.2)分、(2.8±2.3)mmol/L、(2.0±1.9)mmol/L、(8.9±3.8)mmol/L、(30.4±4.3)u/L](P0.05),6h乳酸清除率[(-18.1±3.4)%]、初始血pH值(7.1±0.1)、谷丙转氨酶水平[(8.4±6.5)u/L]低于存活组[(2.8±2.3)%、7.4±0.1、(21.2±9.2)u/L](P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6h血乳酸升高(OR=1.51,95%CI:1.08~3.47,P=0.010)、血糖升高(OR=9.03,95%CI:2.15~16.39,P0.001)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pH值高(OR=0.31,95%CI:0.18~0.49,P0.001)、入院6h乳酸清除率高(OR=0.60,95%CI:0.44~0.83,P=0.002)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入院6h血乳酸、血糖水平升高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pH值、入院6h乳酸清除率高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癌痛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8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单药组及辅用加巴喷丁联合组,两组分别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单药及辅用加巴喷丁两药,2周后评估镇痛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有效缓解率单药组(78.9%)与联合组(8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7,P=0.000);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联合组优于单药组(t=2.870,P=0.005);单药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9、5.999,P=0.000);两组不良反应类似.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可有效控制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术后肺腺癌患者组织中TTF-1和SPA的蛋白表达对其复发的预测价值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Ⅰ~Ⅲ期肺腺癌患者11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TTF-1以及SPA的表达.结果 68例患者出现复发,TTF-1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中位DFS分别为41个月和9个月(P =0.013),中位OS分别为65.0和23.0个月(P=0.037),SPA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中位DFS分别为59.0个月和15.0个月(P=0.018),中位OS分别为68.0个月和35.0个月(P =0.058).结论 早期肺腺癌术后组织中TTF-1和SPA的表达是其复发的有效预测指标,TTF-1阳性表达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4.
吴方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83-84,87
目的 探讨锌制剂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小儿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锌制剂辅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92.10%(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止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又好又快地缓解患儿的腹泻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反流性食管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对反流性食管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价值。方法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Savary-Miller分级法胃镜检查结果分为2组,A组(Ⅰ级)40例,B组(Ⅱ-Ⅳ级)40例。2组均应用西沙比利加奥美拉唑治疗,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胃镜检查,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及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A组与B组症状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0.0%,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0.0%。A组2项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降低癌变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5例中重度HIE患儿,根据就诊时间分为3组:出生后6 h内为Ⅰ组、6~24 h为Ⅱ组、〉24 h为Ⅲ组。每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综合对症支持治疗。于患儿出院后3、6、12个月龄来院复诊时评价其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结果治疗后,Ⅰ、Ⅱ、Ⅲ组患儿的心理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在3个时间点(3、6、12个月龄)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儿的MDI、PDI水平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与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6 h内可能是HIE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 EORTC QLQ-LC43)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43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在给予支持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周期后采用EORTC QLQ-LC43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结果43例共完成194个周期,临床客观有效率34.9%、疾病控制率76.7%。整体生活质量、5个功能量表、疲乏、恶心、呕吐及便秘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疼痛、呼吸困难及失眠症状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食欲不振、腹泻及经济困难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促、咳嗽、咯血及胸痛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脱发、手或肩部疼痛及其他部位疼痛较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化疗后出现手足刺痛及口腔疼痛等症状。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能够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1例(73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术后随访6~11个月。结果 61例(73只眼)中有69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73只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572±0.314)mm,术后前房深度(3.186±0.217)mm(P〈0.05)。66只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2.42±3.53)mm Hg,术后眼压(13.52±3.24)mm Hg(P〈0.05)。房角镜术后2个月检查有71只眼房角开放,术后6个月房角镜未发现房角再次粘连,64只眼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晓庆  吴方明  徐百姓 《河北医学》2007,13(10):1207-1209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入住本院的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院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以足月正常体重者为主,多数有围生期窒息并伴有各种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为抽搐、兴奋、激惹等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示脑缺氧、脑水肿、基底核丘脑损伤为主的脑损伤,多数病例经治疗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足月儿有窒息、围生期高危因素者需高度警惕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能,应结合临床及头颅CT综合考虑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0.
我科近期相继遇到2例阻塞性黄疸的病人,CT分别考虑为胆管癌、胰头癌,由于黄疸时间较长,肝功能损伤较重,腹腔多发淋巴结转移,没有立即按胆管癌、胰头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案,而是先留置胆道引流管降黄。降黄期间给予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给予规律全身化疗一段时间后肿瘤完全缓解,胆道受压亦缓解,黄疸消退。腹腔肝门区、胰头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导致胆管梗阻引起阻塞性黄疸的病例比较少见,与这个部位常见肿瘤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对肝门区、胰头区肿瘤穿刺活检更多的关注有助于提高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