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护理管理者不断探讨的焦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人力资源是重要保障,因此,建立符合效益观念的、合理的护理人员编制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1989年11月-1994年11月,5年间共收治抢救的苯二氮类急性中毒者225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中24例为混合中毒,201例为单纯苯二氮 类中毒,将结果与5a前病例进行对比,二类精神药品苯二氮类中毒人数增加近一倍,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声带麻痹甲状软骨成形术Ⅰ型术后发声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卒怕带麻痹术后发声功能,对53例甲状骨成形术I型治疗单侧声麻痹患者的术后发声功能变化及其稳定性进行观察和评估。评估时间分别为术前,术后1,3,6个月。评估方法对喉人窥录像检查,声谱分析,气门气流动力学分析和患者发声特征的直观判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治疗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48例重型HFRS少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VVHD治疗组28例,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评判两组疗效,比较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肾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为0例,并发症为3例;对照组发生各种不良反应12例,出现并发症15例。[结论] 在治疗重型HFRS少尿期肾功能衰竭中,CVVHD较IHD疗效好,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225例急性中毒者的调查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1989年11月-1994年11月,5年间共收治抢救的苯二氮Zhuo卓类急性中毒者225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中24例为混合中毒,201例为单纯苯二氮Zhuo中毒,将结果与5a前病例进行对比,二类精神药品苯二氮Zhuo一倍,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人工肝室护理人员在人工肝治疗中的护理现状.方法 采用访谈法,对我科2009.1-2011.6收治的33例患者在实施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结果 非人工肝室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治疗前准备、治疗后观察,心理护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因素,为改善患者QOL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F-36量表测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QOL,Morisky量表测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因素。结果 3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271例(75.91%)为已婚患者,107例(29.97%)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63例(45.66%)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 000~5 000元,家庭成员中有患乙型肝炎者138例(38.66%),吸烟患者198例(55.46%),喝酒患者150例(42.0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平均得分为(2.15±1.29)分。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因素有患者年龄、受教育水平、患病时间、是否住院、是否饮酒和服药依从性6个方面,其中年龄、饮酒、乙型肝炎患病时间和既往住院史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消极因素,受教育水平和患者服药依从性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积极因素。结论加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可以帮助患者改善QOL。  相似文献   
9.
国内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护理管理者不断探讨的焦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人力资源是重要保障,因此,建立符合效益观念的、合理的护理人员编制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评价声带麻痹术后发声功能,对53例以甲状软骨成形术Ⅰ型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术后发声功能变化及其稳定性进行观察和评估。评估时间分别为术前,术后1,3,6个月。评估的方法为喉动态内窥镜录像检查,声谱分析,声门气流动力学分析和患者发声特征的直观判断。结果显示:声门间隙,最长发声时间,声门气源量,发声频率异常率,谐噪声比,声粗糙程度,声哑程度,语声响度和每次呼气能发语词的表达等项目在术后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改善早自术后1个月起就保持稳定,在以后的5个月中只有轻微的波动。改善程度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声带麻痹的原因或术前肺功能状况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