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苏州地区汉族人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TaqⅠ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PCR技术结合TaqⅠ酶切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研究了苏州地区汉族正常人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TaqⅠ多态性特点。 结果 正常对照组TaqⅠ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C 5 3.8%、A 4 6 .2 %。脑梗死组Taq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 5 0 .6 %、A 4 9.4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苏州地区汉族人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TaqⅠ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诊断后6个月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评估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7例初诊成人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个月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估初诊ALC在ITP患者诊断后6个月内合并感染的预测价值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17例成人ITP患者诊断后6个月内的感染发生率为13.8%(30/217),≥60岁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5.0%(14/56).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ALC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95%CI l.150~7.298,OR 2.722; P<0.01,95%CI 6.802~80.749,OR 23.436).ALC预测感染的分界值是1.225× 109/L(敏感性0.866,特异性0.700).ALC≤1.225×109/L组与ALC>1.225×109/L组比较,感染发生率较高(45.7%对5.3%,x2=49.151,P<0.01),持续缓解率和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0%对26.0%,x2=0.071,P>0.05; 98.6%对97.8%,x2=0.095,P>0.05).6个月内发生感染与无感染患者比较,1年生存率较低(93.3%对99.3%,x2=4.607,P<0.05),持续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对27.3%,x2=0.096,P>0.05).结论 初诊ALC可以作为ITP患者诊断后6个月内合并感染风险的预测指标.感染是影响ITP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例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高龄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和疗效。结果 6例高龄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1年总生存率83.33%。毒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是治疗高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有效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且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miR 106a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例胃癌患者及10例健康人血清中miR-106a表达的水平。结果 实时定量RT-PCR方法能够检测到血清样本中微量miRNA的表达。21例胃癌患者miR-106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34(0.17~0.69),10例健康人为0.63(0.27~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21例胃癌患者中,血清miR-106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胃癌(P=0.01);血清miR-106a表达水平亦与血清CA724相关(P=0.03),而与分期、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采用实时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血清中miR-106a的表达敏感可靠。血清miR-106a作为新的生物学指标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糖蛋白Ibα kozak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是血小板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凝血酶的主要受体。GPIbα是GPIb-IX-V复合物中最大的氨基酸肽链,国外研究发现GPIbα基因起始转录区(kozak序列)存在-5T/C多态性。体内和体外的实验都证明,kozak序列-5位的核甘酸C转变为T时.GPIbaα的转录活性减低,导致GPIb-IX-V表达的降低,从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施菊妹等研究已发现在中国人群中同样存在GPIbα-5T/C的多态性,但目前中国人群中GPIbα-5T/C多态性和血艟性疾病的关系尚未阐明。我们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GPIbα kozak序列多态性在脑梗死患者中的相关危险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实体肿瘤患者血清胸腺肽α1(thymosinα1,简称Tα1)水平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和治疗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5 0名健康成人、2 0例良性肿瘤患者与 6 3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α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成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α1水平分别为 0 .6 9± 0 .35、0 .96± 0 .37、1.4 6± 0 .90 μg/L。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α1水平较健康对照增高 (P <0 .0 1和P <0 .0 0 1) ,而恶性肿瘤患者又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 <0 .0 5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α1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及不同治疗措施有关。结论 检测血清Tα1水平对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Tα1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汉族人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TaqⅠ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结合TaqⅠ酶切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苏州地区汉族正常人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TaqⅠ多态性特点.结果正常对照组TaqⅠ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C 53.8%、A 46.2%. 脑梗死组Taq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 50.6%、A 49.4%.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苏州地区汉族人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TaqⅠ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蛋白(GP)Ⅸ基因点突变G2113→A在导致巨血小板综合征(BSS)中的意义。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患和其直系亲属以及40名正常人等位基因;采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含有GPⅨ点突变G2113→A的质粒PD-Ⅸ G2113A;用含有GPⅠ bα GP Ⅰ bβ和GPⅨ或GPⅨ突变型全长编码序列的质粒对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共转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的CHO细胞表面GP的表达;免疫染色和免疫印迹分析转染后的CHO细胞胞浆中GPⅠ bα和GPⅨ的表达。结果 先证为纯合子,母亲和兄长均为杂合子;突变型CHO细胞膜上GPⅨ和GPⅠbα的表达显减少,但大量存在于细胞胞浆中。结论 本例BSS患的发病机制为GPⅨ Ala139(GCC)→Thr(ACC)突变。该突变不影响GP Ⅰb/Ⅸ在细胞内的合成与组装,但影响其在细胞膜表面的锚定与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选取的15例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21天为1周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死亡1例。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DLBCL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5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TNP方案化疗,1例采用CTNP方案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的毒副作用及疗效。结果 5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有4例达完全缓解,1例达部分缓解;另1例单纯化疗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高龄患者利妥昔单抗无需减量,但需注意调整化疗剂量,并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