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王亿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安徽省第一、第二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肾脏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以"正虚、水湿(湿热)、瘀血"立论,提出"扶正祛瘀化湿"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瘀血体质与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医瘀血体质与HLA—Ⅱ类基因(DPB1、DRB1、DQB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BT(sequence—basedtyping)分型方法对正常体质、瘀血体质人群样本进行DPB1、DRB1、DQB1基因分型。比较组间各等位基因表型频率(PD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与正常质组比较,瘀血质组DRB1*15011、DRB1*04051、DQB1*05021表型频率显著降低(P=0.04、0.01、0.05);DRB1*1405、DRB1*14071、DQB1*03032、表型频率显著升高(P=0.04、0.02、0.02)。结论:HLA基因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关联,为中医体质的免疫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低年级学龄儿童弱视治疗实施干预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低年级学龄儿童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37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但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研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发现,研讨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发现,治疗前两组视力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视力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级学龄儿童弱视治疗实施干预性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对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行提高,促进患儿视力改善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姜桂益瘿汤对桥本氏甲状腺炎(脾肾阳虚证)患者TSH水平及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采集2015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9例桥本氏甲状腺炎(脾肾阳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姜桂益瘿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TSH、FT3、FT4、TGAb、TMAb、甲状腺体积和峡部厚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SH、TGAb、TMAb、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体积和峡部厚度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T3、FT4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桂益瘿汤能显著改善桥本氏甲状腺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TSH水平,减小甲状腺体积,是治疗HT(脾肾阳虚证)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bcr-abl融合基因被认为是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CML)的分子标志,该融合基因的表达受bcr基因启动子的调控。本实验目的是研究bcr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并探讨其与CML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bcr基因5'启动子区1.13kb的序列范围,通过测序获得了30例CML和19例对照的启动子区序列。应用软件和在线工具对启动子序列进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和重复序列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片段范围内共发现4处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和3处与参考序列不一致的碱基变异。其中2处SNPs和1处碱基插入位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中或邻近几个碱基内。各多态性基因频率在CML和对照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cr基因的5'启动子区存在一定的序列多态性,主要为SNPs,未能证实其与CML之间存在相关性,但部分SNPs的定位使其有可能对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医痰湿体质与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洁  吕凤娟  林蒋海 《陕西中医》2007,28(5):622-625
目的:研究中医痰湿体质与HLA-Ⅱ类基因(DPB1、DRB1、DQB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BT(sequence-based typing)分型方法对正常体质、痰湿体质人群样本进行DPB1、DRB1、DQB1基因分型.比较组间表型频率(PF)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与正常质组比较,痰湿质组DRB1*09012、DRB1*15021、DQB1*03032、DQB1*05011表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2、0.04、0.0006、0.02);DRB1*11011表型频率显著降低(P=0.04).结论:HLA基因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关联,为中医体质的免疫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现代医学病名,在中医千百年来积累的文献资料中,可以找到相关性论述;但因其认识角度和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及现代医学对其的冲击,使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理论认识及治疗,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规律性研究,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争议.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中医定位问题,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深入思考,结合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征及中医肝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对此定位提出质疑.以期望病毒性肝炎的中医定位回归经典论述的脾脏,实现理论指导与临床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理论发生学认识中医的脾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剖形态学上,中医学的脾脏与现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脾脏相一致;在病理生理上,中医学的脾脏更接近于现代医学的肝脏;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以其生理和病理学认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轴、双轴循环拉力对小鼠肌腱源性干细胞(TDSCs)分化的影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取6~8周龄C57BL/6小鼠10只,无菌条件下暴露双侧后腿至脚掌,显微镜下解剖收集小鼠髌腱和跟腱组织块,体外分离培养细胞,观察第3代细胞的形态特点。(1)取传代至第3代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Sca-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Flk-1)、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鉴定细胞是否符合TDSCs特点。(2)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进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培养,分别采用茜素红、油红和阿尔新蓝染料对培养的三系细胞进行染色,鉴定细胞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3)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接种到硅胶底培养皿上,分为双轴循环拉力组、单轴循环拉力组、对照组3组。双轴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Flexcell􀆿 FX-4000TM柔性基底拉伸加载系统,单轴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自制拉伸力生物反应器,对照组细胞无拉力。双轴循环拉力组、单轴循环拉力组施加机械负荷组的参数均设置为0.25 Hz、6%的循环拉力,在培养期间进行机械负荷加载,每天加载8 h,共加载6 d。第6天机械负荷刺激结束后,收集3组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肌腱、成骨、脂肪和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第3代TDSCs形态一致,呈梭形纤维状。(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和Sca-1表达阳性、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Flk-1表达阴性、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表达阴性,符合TDSCs标记鉴定特点。(2)三系分化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验证了提取的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3)对照组、单轴循环拉力组、双轴循环拉力组3组间比较,肌腱、成骨、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单轴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成骨相关转录因子以及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的相对表达均增高,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脂肪相关转录因子CEB/P的相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轴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的相对表达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相对表达增高、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相关转录因子Sox9相对表达增高、Col2a1的相对表达降低,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轴循环拉力组与双轴循环拉力组比较,双轴循环拉力组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Col1a1的相对表达均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单轴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肌腱细胞、成骨细胞分化,而双轴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单轴循环拉力的作用下可以促进体外TDSCs向肌腱细胞分化,有利于肌腱组织的再生和损伤后的修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痰湿体质与HLA-II类基因(DPB1、DRB1、DQB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BT(sequence-based typing)分型方法对正常体质、痰湿体质人群样本进行DPB1、DRB1、DQB1基因分型。比较组间表型频率(PF)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与正常质组比较,痰湿质组DRB1*09012、DRB1*15021、DQB1*03032、DQB1*05011表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2、0.04、0.0006、0.02);DRB1*11011表型频率显著降低(P=0.04)。结论:HLA基因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关联,为中医体质的免疫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