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组织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最后导致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本文通过血生化肌电图基因检测诊断1例以生长发育迟缓就诊的婴儿PMD,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9月14d。家长于其生后4月时发现其生长速度缓慢,身高低于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分析56例IM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病年龄小于7岁者44例(78.6%);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共50例(89.3%);具有典型临床表现36例(64.3%);其中发热占92.9%,咽峡炎占96.4%,淋巴结肿大占100%,肝脏肿大占42.9%,脾脏肿大占50%;并发症46例(82.1%);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AL)≥10%52例(92.9%);玻片凝集法测定嗜异性抗体阳性45例(80.4%);48例做了EB-VCA-IgM检测,阳性37例(77.1%)。结论临床上疑似IM诊断时,应尽量多次检查外周血常规AL,做好嗜异凝集试验和EB-VCA-IgM检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临床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分析湖北省孝感市医疗机构新生儿医学发展现状,为进一步针对性发展、完善新生儿医疗服务提供基础信息及指导。方法通过网络填表直报和现场考察,全面调查2010年孝感市辖区开展新生儿临床诊治的医院医护人员配备、病区建筑布局和设施配置;住院新生儿数、疾病诊断、病情转归及转诊情况;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孝感市辖区二级以上医院中17家医院开展新生儿临床医疗工作,开放普通病床167张、重症病床11张,医护人员196人,医护比低于卫生部要求,三级医院医护人员与二级医院医护人员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P<0.01)。各医院所开展各种临床常用新生儿诊断操作技术普及率极不平衡。2010年孝感市新生儿病死率1.93%,接近国内发达地区新生儿病死率的水平,新生儿筛查和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全面开展。2010年孝感市新生儿的住院率15.65%,住院病种前五位疾病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早产儿、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占总住院病例数80.16%;不同级别医院的住院疾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4,P<0.01);不同县市的新生儿住院率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24,246.48,P<0.01);临床治愈率85.58%,住院新生儿转院率高达10.47%。结论与国内近年报道相比,孝感市新生儿医学的临床水平整体处于落后状况,存在地域差异,人力资源不足,设施设备不齐全,亟待全面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因肺炎和(或)败血症治疗发生AAD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思连康口服治疗,比较2组的止泻、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止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1),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2组治疗过程中也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思连康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腹泻临床效果疗效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加快病床周转,提高床位使用率和医疗资源利用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孝感市住院新生儿疾病谱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全面调查湖北省孝感市住院新生儿,了解孝感市目前住院新生儿疾病谱和转归,为进一步针对性发展新生儿医疗提供基础信息及指导。方法:利用网络填表直报的方式采集2010年0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孝感市17所医院共7030例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住院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875:1;②早产儿发生率3.73%,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占23.81%,其中晚期早产儿17.62%,平均胎龄34.68±1.505周,平均体重2383.834±59.649克,住院早产儿不同胎龄和不同出生体重的死亡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以新生儿出院第一诊断统计排名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孝感市不同级别医院及不同区域医院新生儿住院疾病构成有差别(P<0.05);④住院新生儿呼吸系统病例3368例(3368∕7030),呼吸衰竭252例、有创通气30例、无创通气146例,转运313例,死亡47例;⑤转归:除去转院736例(占住院新生儿10.47%),近期预后良好6016例(占住院新生儿85.58%),近期预后不良278例(占住院新生儿3.95%),包括在院死亡136例。结论:应加强早产儿和住院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管理,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医院制定新生儿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新生儿医学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婴幼儿川崎病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 60例川崎病患儿中,典型川崎病组48例,不完全川崎病组12例,典型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中发生率依次为发热、口唇改变、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手足末端改变、多形性皮疹;而不完全川崎病依次为发热、口唇改变、手足硬肿指趾端膜状脱皮、多形性皮疹、球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典型川崎病组与不完全川崎病组中,WBC分别为(17.68±7.12)×109/L、(21.26±7.55)×109/L; CRP为(96.82±60.69) mg/L、(115.21±79.86) mg/L;ESR为(86.54±28.32) mm/h、(81.23±24.15)mm/h; WBC、CRP、ESR明显增高,而HCT分别为(31.07±3.76)%、(27.32±3.10)%.冠状动脉病变两组发生率分别为20.8%和25.0%.在发病年龄方面,不完全川崎病年龄小,典型川崎病相对年龄较大.在确诊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分别为(6.8±1.8)d、(9.4±3.6)d和(8.7±3.3)d、(12.6±5.4)d,不完全川崎病组确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应注意仔细询问和观察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对疑似病例尽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状动脉情况,检测WBC、ESR和CRP,动态观察PL变化,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尽量减少或避免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全身型类风湿病误诊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身型类风湿病又称 Still病。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常易误诊。我院儿科自 1992~ 2 0 0 1年收治 12例 ,误诊 8例 ,误诊率 6 7%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 5例 ,女 3例 ,1~ 3岁 2例 ,3~ 10岁 6例 ,8例均有间歇长期发热 ,发热时体温波动在 38~ 4 1℃之间 ,发热时间12~ 6 5 d,平均 36 d。 8例住院期间均出现过皮疹 1~ 6次 ,平均3次 ,以胸部、四肢的红色斑丘疹或细小红色丘疹为多见 ;高热时出现 ,热退后消失 ,退后不留疤痕。 8例均有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 6例肝右肋下 2~ 6 cm,4例脾左肋下 1~ 4 cm。关节痛 4例 ,单纯膝关…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或septicemia)发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缺乏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故临床上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1].为了解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点和药物敏感度及耐药情况,更好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收治的 3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女 ,2 71 2 岁 ,因“进行性双下肢肌力减退 1年 ,咳喘 3天”于 1 999年 1 1月入院。患儿系第 1胎足月剖宫产 ,产时无窒息史 ,一般情况良好 ,出生时 3 6千克 ,既往多次患肺炎在我科住院。患儿 1岁内生长发育尚好 ,竖头、翻滚动作如正常儿 ,爬行能力稍差 ,会坐 (后期坐立不稳 ) ,至死亡仍不能站立行走。手能握物但不牢 ,吞咽较困难 ,进食少而慢 ,但语言发育及智力正常。查体 :头颅无畸形 ,表情自如 ,面肌无萎缩 ,吐词清晰 ,存在“鸡胸”。肌张力减退 ,四肢肌肉…  相似文献   
10.
分析应城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病人死亡年龄、入院后死亡时间、死亡疾病、病死率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1-2011年儿科21 182例住院病人中150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1-2011年儿科住院病人中死亡150例,病死率为0.71%;总体呈下降趋势;以新生儿病死率最高,占总病死率的69.33%;住院1~3d死亡124例,占死亡总数的82.67%;2007-2011年住院病人病死率明显低于2001-2006年(P<0.01)。主要死亡疾病:新生儿期以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为前3位死亡病因,婴幼儿期以支气管肺炎为主;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死亡疾病不尽相同。结论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和窒息的发生、防止呼吸道感染、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抢救水平、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了解儿童死亡疾病的变化规律,采取不同的疾病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儿童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