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透析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治疗参数和健康教育,透析中不进行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自制的透析中运动方案进行运动干预,其中有氧运动40 min、阻力运动20 min.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透析充分性、运动能力、炎症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透析充分性、运动能力、炎症指标测评结果和生理健康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透析中运动干预,能够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增强运动能力,改善炎症指标,提升生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 ,感染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和直接致死因素。感染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口腔、肛周、肠道、皮肤等 ,其中肛周感染的发病率高达 6 .2 %以上[1] 。在骨髓抑制期 ,当WBC <1.0× 10 9L-1时 ,肛门微小破溃或护理不当都极易引起肛周感染 ,甚至形成脓肿和窦道 ,患者极其痛苦 ,治疗也颇为困难。所以急性白血病患者肛周感染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对于提高患者完全缓解 (CR)后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现将本科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收治的 1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同时采用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阶段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临床考察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体重增加/干体重比值降低(P<0.05),液体摄入量减少(P<0.05),治疗依从性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增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的依从性,对于保证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利用低温、可调钠和曲线超滤三种透析方式联合使用,达到预防透析低血压的目的。方法:利用德国贝朗Dialog+8.28版本的血液透析机对30例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规律性血透患者,分别行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透析与标准透析各10次。结论: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血液透析远程医疗平台,探讨在社区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构建区域内远程医疗平台,应用平台对34例社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管理,包括远程监控、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以及质量控制。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各3个月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体质量控制率、尿素清除指数达标率及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高于实施前,透析中低血压、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5)。 结论 基于血液透析远程医疗平台的区域协同管理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并发症发生率,提升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6.
治疗性血浆置换急性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是将正常血浆或血浆代用品与患者的血浆进行置换,以去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目前已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了满意效果[1].但TPE过程中存在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影响TPE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开展的76例TPE进行分析,就TPE急性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新瘘使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探讨新内瘘早期使用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闻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选择循证护理(EBN)。对照组30例选择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在新内瘘启用3月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流量达标率(血流量≥200ml/min)、动脉端皮下血肿发生率、内瘘堵塞情况等。结果:实施EBN能有效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减少动脉端皮下血肿发生率,有效降低内瘘堵塞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护理人员将护理问题和循证护理结合起来,使传统的经验护理模式转向新型的整体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血透室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前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伴有导管血栓形成3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12例患者采用尿激酶浓度20 000μ/ml联合常规肝素25 mg/ml封管,B组104例采用尿激酶浓度5000μ/ml联合肝素25 mg/ml封管,对照组C组96例单独采用肝素25 mg/ml封管,观察3组患者血流量、导管再通率及溶栓前后PT,APTT指标。结果:3组导管再通率和血流量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溶栓前后PT,APT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操作严格规范下,采用5000~20 000μ/ml尿激酶浓度联合常规肝素25 mg/ml混合液封管,均能对中心静脉导管因血栓形成导致血流不畅有较好的溶栓作用,是处理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选取10所医院68名血液净化中心的临床护理人员,采用护士一般人口情况调查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血液净化中心的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最高的为人际关系,得分最低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医院级别、护龄、学历、职称能影响核心能力。结论: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临床护士的教育、培训和实践,以此提高护士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