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FQ-PCR定量检测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的方法在快速诊断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及快速判定抗生素体内疗效中的作用。方法(1)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菌株并行药敏实验,找出敏感药物(丁胺卡那霉素)及非敏感药(苯唑西林钠)。(2)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取不同浓度的菌液尾静脉注入,于实验开始0h、12h、24h、48h各组分别麻醉6只大鼠,采血作血培养、FQ-PCR。(3)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处理组和对照组,均给予1×10^9CFu/ml尾静脉注入。随后治疗组立即给予敏感抗生素;处理组立即给予非敏感抗生素;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于尾静脉注入。各组于首次注射后0h、12h、24h、48h分别麻醉6只大鼠,采血作血培养、FQ-PCR。结果(1)1×10^9CFu/ml、1×10^8CFU/ml组各时间段血培养均为阳性,FQ-PCR检测,均为阳性。(2)1×10^7CFU/ml、1×10^6CFU/ml组0h、12h血培养均为阳性,1×10^7CFU/ml组24h血培养为阳性,48h为阴性,而1×10^6CFU/ml组24h、48h血培养均为阴性。FQ-PCR检测1×10^7CFU/ml组0h、12h、24h为阳性,48h为阴性。1×10^6CFU/ml组0h、12h、为阳性24h、48h为阴性。(3)1×10^5CFU/ml组各时间段血培养均为阴性,FQ-PCR检测均为阴性。(4)处理后对照组、处理组各时间段血培养均为阳性,而处理后治疗组各时间段血培养均为阴性。FQ-PCR检测三组各时段均为阳性。结论(1)FQ-PCR诊断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与传统细菌培养比较其特异性吻合率达100%,虽灵敏度并未增加,但诊断时间明显缩短。(2)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运用FQ-PCR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3)利用FQ-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的拷贝数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抗生素体内敏感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与转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剑荣  袁利群 《当代医学》2010,16(12):79-8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9例(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来自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RNA、抗-HCV及AST、ALT检测。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CVRNA,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HCV,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AST、ALT水平。分析分别在HCVRNA大于临界值组和HCVRNA小于临界值组的病人血清中转氨酶与其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的119例标本中有116例抗-HCV均为阳性,其中HCVRNA高于上限值(≥1000copies/mL)87例,二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共有70例存在ALT异常,73例存在AST异常,ALT、AST水平与HCVRNA含量对数值无显著相关性,但ALT、AST阳性率与HCVRNA大于临界值有一定的吻合关系。结论HCVRNA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ST、ALT结果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及肝脏的损伤情况。RT-PCR法检测HCVRNA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对90例RA患者、30例其他疾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比较两种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ouden指数;探讨抗CCP抗体和RF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CU)。结果:RA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疾疾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论断RA的其它5项指标均高于RF;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另外,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的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iuden指数也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抗CCP抗体、RF及两者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CU)均>0.5,并且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AUC大于抗CCP抗体及RF的AUC。结论:抗CCP抗体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免提取荧光定量PCR方法(一步法)对不同病毒载量时检测性能。方法评价试剂为圣湘公司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免提取试剂盒,对照试剂为匹基公司、科发公司、达安公司3家煮沸核酸提取法试剂盒。将4种试剂盒按各自要求对配套的不同浓度标准品、阴性、临界值的反应曲线考核其线性和灵敏度。另检测1份已知浓度质控品、5份未知浓度样本血清考核其准确性、可比较性。检测仪器为瑞士罗氏公司Light Cycler荧光定量仪。结果一步法、匹基公司、科发公司、达安公司4家标准品浓度相关性R2分别为0.992、0.998、0.999及0.963,线性均满意。4个不同浓度标准品扩增曲线图形:一步法曲线比其他3家更为光滑,呈间距均匀的S形抛物线,2次结果重复曲线更趋重迭。对已知定值为(1.5E+06)IU/mL的质控品检测:一步法、匹基公司、科发公司、达安公司相应结果为(1.16E+06)、(5.27E+05)、(4.32E+05)及(4.90E+06)IU/mL,一步法最接近靶值。5份血清结果显示:4种试剂盒除P公司对2号样本结果为低于检出下限外,其他对1号、2号、3号、5号检出结果均与其他3家接近,可为临床接受。4号样本为一个低值临界范围,出现低于报告限、低值及临界追踪值3种结果现象。结论 4家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检测试剂线性结果均满意,对中、高浓度样本检测结果较接近,但在低浓度临界范围检测报告可能会对临床诊断带来误导,需追踪复查。HBV PCR一步法检测技术免除了核酸高温裂解提取步骤,操作简便,人为误差减少,性能稳定,有利提高检测灵敏度、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乙型肝炎病毒(HBV)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临床性能.方法 采用两种HBV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对526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试剂的灵敏度、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 两种试剂阳性一致性为97.44%,阴性一致性为95.77%,总一致性为96.77%,两种试剂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65.结论 HBV一步法试剂具有操作简便、定量准确、灵敏度较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临床HBV快速定量检测试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率、亚型分布以及不同年龄阶段HPV感染状况,为男性预防治疗HPV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法对2014年6月17日-2015年6月5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门诊、泌尿男性科门诊就诊的495例男性患者进行21种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结果 ①HPV阳性总检出率为23.23%(115/495),其中单一HPV基因型感染占84.35%(97/115),双层感染占13.91%(16/115),三层感染和四层感染各1例。②HPV感染率最高是HPV6,感染率为10.51%(52/495);最低亚型为HPV42、HPV43、HPV44、HPV59、HPV56,其感染率都为0.20%。③除<21岁的检查者没有检出HPV阳性患者外,其它各年龄组检出率在11.11%~32.14%之间,21~70岁各年龄组间HP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9,P>0.05)。结论 男性患者HP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HPV感染率最高的亚型为HPV6。男性易感染年龄集中于21~50岁之间。建议处于婚姻阶段的男女双方以及婚后夫妻要加强HPV筛查,防止相互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意义. 方法 对90例RA患者、30例其他疾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比较2种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ouden指数;探讨抗CCP抗体和RF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CU). 结果 RA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25);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论断RA的其他5项指标均高于RF;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另外,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ouden指数也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抗CCP抗体、RF及两者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CU)均>0.5,并且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AUC大于抗CCP抗体及RF的AUC. 结论 抗CCP抗体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乙型肝炎病毒包膜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质组成,除了HBsAg作为主要蛋白外,还有另外两种蛋白,这两种蛋白由DNA序列编码,位于S基因框架内,即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它们与HBV感染与复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急性HBV感染的一个新的检验系统。1检测对象与方法1.1检测对象66例血清标本均选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经ELISA两对半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断确诊的乙肝患者,另外还选入甲肝病人20例,丙肝病人10例,均符合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血清分离后-20℃保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我们对已确诊的59例原发性肝癌病例采用甲胎蛋白(AFP)、α-抗胰蛋白酶(AAT)及r--谷氨酰转肽酶(r-GT)三项血清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对比,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单项检测阳性率AFP为79.7%、AAT66.1%r-GT47.4%,而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6%。60例健康成人对照三项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评估梗死后的心功能及病理动态变化。材料与方法35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d、1周、2周、4周、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脑钠肽(BNP)浓度,并与术前及前一时间点比较。制作心肌病理切片,行HE染色并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制模总体死亡率为28.6%(10/35)。术后1周、2周、4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术前和前一时间点增大(P<0.05)。术后1 d、1周、2周、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均较术前和前一时间点降低(P<0.05)。BNP术后1 d开始升高,1周达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至8周仍持续升高(P<0.01)。病理切片呈典型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钙化、瘢痕形成等动态变化。结论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LAD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有效方法;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明显降低、BNP明显升高,其变化与病理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