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NRP2研究进展     
NRP2是一种非酪氨酸激酶受体,在细胞迁移和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和转移。根据近期的研究进展,文章综述了NRP2在肿瘤、细胞迁移和免疫系统中的表达规律,并阐述了其可能涉及到的信号通路与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前列腺癌(human prostate cancer,PCa)和前列腺增生(benign of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我院1997至2004年收治的23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蜡块标本,其中前列腺癌组为实验组,前列腺增生作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并应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验证其试验结果。结果VEGF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呈低表达,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的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VEGF表达情况亦有差异性。结论VEGF与前列腺肿瘤的发病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ic special antigen,PSA)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与前列腺增生亦无明显相关;与前列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呈正相关,是检测前列腺癌的较好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是目前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而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但该术术中采用非电解质液(一般用5%GS)以一定压力持续冲洗膀胱来保持术野的清晰,故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电切综合征(TURS),一旦发生,不及时有效处理,后果严重,甚可致人死亡。因此分析可能导致TUR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Id4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化抑制因子4(Id4因子)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肾透明细胞癌(肾癌组)、10例癌旁(癌旁组)和10例正常肾组织(正常组)中Id4因子,并分析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肾癌组Id4因子阳性表达率为70%,明显高于癌旁组的30%和正常组的20%(P均〈0.05);Id4因子的阳性表达率随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TNM分期的增高而增加,但P〉0.05。结论Id4因子在肾透明细胞癌的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肾癌组织中EphB4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及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取液氮保存的原发性肾癌新鲜标本40例,相应癌旁组织(阴性切缘)40例,正常肾脏组织30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EphB4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EphB4基因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都表达,且癌旁表达低于肿瘤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正常肾脏组织不表达(P〈0.01);40例肾癌标本中,25例EphB4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2.5%,40癌旁组织中,10例EphB4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5.0%;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EphB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但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原癌基因EphB4及其蛋白在人肾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且与肾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成为肾癌预后的侯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肾上腺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均得到明确诊断,32例经手术治疗并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9例.恶性3例。术后高血压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满意。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措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及阻断瘤体血供前后的血压控制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三个重要环节。经腹腔镜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ZH2蛋白在肾癌和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12例肾癌和正常肾组织及两种细胞系ACHN和786—0中EZH2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肾癌和12例正常肾组织中EZH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EZH2蛋白在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的表达极低,而肾癌细胞系786-0和ACHN的表达水平较高;正常肾组织EZH2蛋白表达阴性,肾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肾癌和正常肾组织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8.1%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H2蛋白表达率在局限性和局部进展性肾癌分别为63.9%和92.90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H2蛋白表达率在肾癌不同病理分级组和是否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H2异常表达与肾癌的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肾癌的临床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02例肾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行肾修补术、肾切除术、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等,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102例患者中,保守治疗72例,肾修补术5例,肾切除术13例,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12例。治愈99例,死亡3例。结论血尿和腰部疼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尿液、B超检查应作为诊断肾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对肾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肾脏损伤的类型、伤情程度及复合伤的情况等。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一些药物研究,小鼠是理想的造模工具,但由于小鼠耐受性相对较差,肾脏及肾蒂小且难于寻找,容易增加实验误差,导致造模失败。目的:探讨BALB/c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评价肾脏缺血时间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蒂的方法建立雄性BALB/c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肾缺血时间不同分为0min组(对照组)、30min组、35min组、45min组,肾再灌注后24h观察肾功能和肾脏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比较不同的肾脏缺血时间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观察45min组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生存率。结果与结论:模型成功率95.9%,与对照组相比,肾缺血30min组、35min组和45min组再灌注后24h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肾脏病理组织学评分均升高,肾缺血45min组生存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蒂的方法可制备稳定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小鼠肾缺血35~45min是造模较为理想的肾缺血时间,所得模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下称膀胱癌)组织中NF—κBp65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Bcl-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NF—κBp65、uPA、Bcl-2进行测定,分析三者与膀胱癌分级、分期、侵袭转移及复发的关系及NF-κBp65表达与uPA、Bcl-2的相关性。结果NF-κBp65、uPA、Bcl-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NF—κBp65和uPA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Bcl-2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NF—κBp65表达与uPA、Bcl-2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8、0.462,P均〈0.05)。结论在膀胱癌组织中NF-κBp65、uPA、Bcl-2均呈高表达,并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NF—κBp65可能通过调控uPA、Bcl-2的表达促进膀胱癌的进展;NF—κBp65、uPA、Bcl-2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侵袭性、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