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中医药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治疗慢性血液肿瘤的中医理论,其作用机制复杂,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重要机制之一。随着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进一步丰富,有关中医药诱导血液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血液肿瘤干预细胞凋亡的研究以及对输血治疗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方法用药敏纸片法对67株耐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采用PCR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对部分ESBLs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 67株菌中有58株菌ESBLs表型阳性,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显示,44株产CTX-M、43株产SHV(其中10株产超广谱的SHV)、14株产OXA-1群、38株产TEM,7株菌产AmpC。产CTX-M的菌株有20株产CTX-M-1群(包括15株产CTX-M-15)和24株产CTX-M-9群(包括14株产CTXM-14)。PFGE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同源性低。结论广州地区耐三代头孢肺炎克雷伯菌以产CTX-M-1群和CTX-M-9群ESBLs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血型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1例RhD阴性受血者输注DEL型血液后诱发抗-D产生。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抗原及抗体检测,PCR-SSP法进行RhD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受血者ABO血型为A型,Rh分型为ccdee,直抗阴性。受血者随机输注的3位供者均为DEL RhD1227A纯合型,且受血者输血后2周抗体筛查为阳性,并鉴定为抗-D。结论 RhD阴性受血者输注DEL RhD1227A纯合型血液后可以引起初次免疫反应,并产生不规则抗-D。所以对于RhD阴性供血者应加强阴性确认,必要时可以增加RhD的基因检测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汇集浓缩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和参数的确认,以期提高汇集血小板的产品质量并优化制备过程。方法 随机选取街头采血84人份(每人份400 mL),采用白膜层(BC)方法,静置过夜法保存BC;(1)根据全血血小板含量及BC回收率确定汇集浓缩血小板的BC份数;(2)根据离心机性能、离心效果确认合适的离心参数;(3)比较汇集浓缩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相关质量指标:容量、血小板的含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计数,储存期末pH值、无菌实验。结果 (1)采用6个新鲜400 mL全血制备BC混合来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2)离心机(美国Thermo cryofuge 8)第1次全血离心参数和第2次汇集BC离心参数分别为:离心力2 283、291 g;加速均为9 g;减速均为4 g;时间均为12 min,第3次(减红细胞)离心参数:离心力145 g,加速9 g,减速4 g,时间5 min,离心效果均得到了良好印证;(3)对比同期单采血小板14份在采集第1、5天的检测结果,汇集浓缩血小板的容量、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高于机采血小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和储存期末p...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罕见B(A)亚型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血清学分析,并探讨该类血型的鉴定策略。方法对1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检测,对发现的B(A)亚型应用血型血清学、家系调查、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本例为罕见B(A)亚型新生儿溶血病,并仅与抗原性相对较弱的A抗原相关。家系调查发现3例B(A)亚型,基因分型及序列测定证实为B(A)07型。结论罕见B(A)亚型新生儿溶血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其血型鉴定过程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ABO血型鉴定工作中,红细胞意外抗体的存在常常导致正反定型不符。常见的干扰ABO血型反定型的意外抗体包括同种抗体、自身抗体、药物抗体等[1]。除此之外,临床上尚存在一种特殊的"类同种抗体"[2],它能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同时也困扰抗体鉴定结果。本所遇1例罕见的抗-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