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对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血清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LN)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测定,了解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弥漫增生型LN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n=15)及弥漫增生型LN组(n=18)血清中TGF-β1水平。结果:弥漫增生型LN组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TGF-β1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弥漫增生型LN及时应用足量的精皮质激素,可能会延续硬化性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引起多器官的炎症和损伤,约60%~70%患者有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的重要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LN临床表现分为:(1)单纯蛋白尿;(2)单纯血尿;(3)蛋白尿合并血尿;(4)肾病综合征;(5)上述任何表现伴肾衰竭等类型.本文根据LN的最新病理学分类标准,对95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经肾活检确诊的LN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病理改变及其与非肾病综合征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LN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I))狼疮小鼠肾炎模型方法的建立及其T、B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1)将亲代BALB/C小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BALB/C×C57 BL/6)F1代小鼠体内诱导狼疮小鼠模型;(2)测定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及肾脏病理以检测模型是否成功;(3)用ConA刺激脾和胸腺T细胞,采用MTT法检测成熟与未成熟T细胞对于丝裂原增殖转化能力.结果:(1)模型组血清中ANA均为阳性,而对照组均为阴性;(2)模型小鼠的肾脏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肾脏有明显的病理损害;(3)模型组成熟T细胞(脾脏细胞)和未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经ConA刺激后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减弱.结论:运用cGVHD方法诱导的狼疮肾炎模型,小鼠发病迅速,病理及临床表现与人狼疮肾炎相似,并且存在T、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为应用此模型研究狼疮肾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86例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病理的特点及相互联系,认识膜性肾病的发病和流行病学特点。通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的检测,了解Treg在IMN患者外周血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IM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病理确诊为膜性肾病患者86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选择2007年~2008年IMN患者10例,随机选取与IMN患者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0例,检测所有对象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结果:(1)86例膜性肾病患者,其中IMN68例,占80%,4例患者随访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继发性膜性肾病18例(其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5例,狼疮性肾炎4例,移植肾肾小球肾炎1例),占20%。(2)IMN免疫荧光以IgG沉积为主,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C1q沉积较IMN多(P〈0.05),并均存在HBsAg沉积,与IMN相比狼疮性肾炎C1q沉积明显增多,C4也多于IMN(P〈0.05)。(3)病理分期分布特点:Ⅱ期膜性肾病多见。(4)IMN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7.46±0.94)%,正常对照组为(6.54±1.0)%。结论:(1)根据病因分为IMN及继发性膜性肾病两种,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中老年多发,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根据病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均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IMN发病率明显大于继发性膜性肾病。(2)免疫荧光检查:IMN以IgG及C3沉积为主,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均存在乙肝表面抗原,狼疮性肾炎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C1q沉积较特发性膜性肾病明显增多(P〈0.05)。(3)IMN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较正常人增多。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SLE最容易累及的器官之一,且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由于LN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改变的不均一性和多样性,根据肾活检病理检查对肾小球病变进行病理分型,对于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60例LN患者的临床、肾脏病理与实验室指标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进一步认识LN的本质,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Elabela(ELA)水平与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MHT)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1月—2020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经肾穿刺确诊为MHT肾损害的患者15例及同时期于体检中心的健康受试者15例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采集所有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ELA浓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清ELA水平与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HT组的血清ELA水平明显降低(P <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ELA水平与收缩压(r=-0.687,P=0.028)、肾间质纤维化积分(r=-0.693,P=0.026)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血清EL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收缩压(β=-0.039,P=0.032)和肾间质纤维化(β=-0.877,P=0.030)。结论: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血清ELA水平的降低可能与收缩压升高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为预测该病的病理损害及治疗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血管内瘘与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内瘘的手术方法、医疗费用、使用寿命、血流量和每次觑液透析后的止血时间。方法23例同种异体血管内瘘与25例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内瘘患者对上述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相同,但同种异体血管内瘘与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内瘘比:平均使用时间长(P〈0.001)。每次血液透析后的止血时间短(P〈0.05),节省医疗费用。结论同种异体觑管内瘘在使用寿命、止血时间、医疗费用方面优于人造血管内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择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肾活检的486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探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性别、病理类型分布特征、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一2012年12月于我院肾病内科住院行肾穿刺活检486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均完整、属实,其中男202人,女284人,男女之比l:1.406,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36±12.08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可调钠透析对长期血透的老年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6例老年透析患者先用常规透析模式透析4w,再用可调钠透析模式透析4w,分别监测两种透析模式透析时血容量变化及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在超滤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与常规透析相比可调钠透析过程中血容量改变明显减小,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可调钠透析使透析患者血容量稳定,明显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心血管并发症,对老年透析患者心血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它们的功能分别是泌尿、输尿、储尿和排尿,各自在尿路感染中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