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共3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合并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结果 除1例(3%)患者术后3月死亡外;1例(3%)患者支架远端出现假性动脉瘤二次行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效果好。结论 对于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单发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我院均早期采取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佳;伴发主动脉内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控制血压、心率,治疗2周,复查CTA血肿吸收后,再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HUTPA和rt—PA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发病在12h内的7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HUTPA组(n=37)和rt—PA组(n=37),分别一次性静脉推注HUTPA25mg和静脉注射rt-PA100mg,在溶栓90min时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价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监测溶栓30d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STEMI发病3h内静脉应用HUT—PA和rt—PA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分别为95.65%和81.82%,发病12h内静脉应用HUTPA和rt—PA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为83.78%和8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溶栓前、溶栓6h、溶栓12h及溶栓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在30天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梗塞及全因死亡不良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与rt—PA比较HUPTA治疗STEMI病人同样安全有效,且使用方法简便、易操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和纳洛酮治疗氯氮平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救治的41例急性氯氮平中毒患者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血液灌流和纳洛酮治疗组(21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洗胃、利尿、导泻、保护脏器功能等治疗,血液灌流和纳洛酮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用HA230灌流器以150 ~ 200 ml/min流速血液灌流2h,血液灌流后在4h内静脉滴注纳洛酮0.5 mg/kg.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5d后病死率、昏迷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血液灌流和纳洛酮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10.0% (2/20)和4.7%(1/2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时间分别为(30±14)h和(19±10)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中有8例患者(44.4%)出现吸入性肺炎,血液灌流和纳洛酮组中仅有1例(6.2%)出现吸入性肺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和纳洛酮组和常规治疗组其他并发症如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学异常、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癫(痫)发作、深静脉穿刺部位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0%(4/21)比25.0%(5/20),38.1%(8/21)比35.0%(7/20),19.0%(4/21)比15.0%(3/20),23.8% (5/21)比10.0%(2/20),9.5%(2/21)比10.0%(2/20),23.8% (5/21)比0.0,9.5%(2/21)比0.0](均P>0.05).结论 血液灌流和纳洛酮联合治疗可缩短氯氮平中毒患者昏迷时间,降低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年龄为18~45岁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82例为病例组,对照组280例为同期自然人群,对所有病例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血压、家族史、吸烟、性别、年龄和饮酒均是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组中脑血管病史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8例行CTA或MRA或DSA检查,显示有18例为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脑出血,占脑出血的8.3 %(18/218); 6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44例行CTA或MRA或DSA检查,其中3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50%(32/64),占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11.4%(32/280)。结论: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年龄、性别、饮酒和脑血管病史等,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AMI)患者中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的变化,从而分析急诊PCI术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浆FIB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42例STAMI患者于24 h内成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在PCI术前及PCI术后12 h进行血浆FIB检测。结果:急诊PCI术前血浆FIB含量单支病变组2.31±0.82,低于双支病变组3.09±0.44和多支病变组3.12±0.71,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血浆FIB含量均增高,单支病变组3.74±0.54,双支病变组4.40±0.58和多支病变组5.17±1.49,多支病变组增高最为明显,且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T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浆FIB含量均增高,多支病变患者FIB含量增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抵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体质量在200 g左右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均行胸腹主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实验组术前1周开始给予高脂喂养。取术前1周、术后2周和6周大鼠静脉血做血脂检测,行胸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分析,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的表达。结果 (1)实验组高脂喂养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HDL-C/LDL-C比值由高脂喂养前的(6.21±0.87)降至术后2周的(0.70±0.25)和术后6周的(0.30±0.05),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均为P0.05)。(2)术后2周,两组均可见胸主动脉内弹力板断裂,新生内膜形成,实验组见内膜脂质沉积,但未见脂质斑块形成;术后6周,实验组可见新生内膜增厚明显,并粥样斑块形成,内膜/中膜面积百分比和管腔面积狭窄率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5%±4.86%比9.13%±7.66%,3.39%±1.50%比2.59%±2.12%,均为P0.05)。(3)双因素相关分析,内膜/中膜面积百分比和管腔面积狭窄率与HDL-C/LDL-C比值均呈负相关。(4)实验组术后2周和6周血管内膜及中膜ABCA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周:(50.5±3.1)比(38.8±2.5);6周:(35.6±2.8)比(20.4±5.1),P均0.05]。结论大鼠具有很高的血清HDL储备能力,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抵御高LDL-C致AS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清高HDL水平促进ABCA1表达,增强血管壁泡沫细胞胆固醇逆转运和延缓粥样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国内外近年来主要研究概况进行分析综述.结果表明cTnT在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时大量释放入血,可使血液中水平明显升高,能敏感的反映心肌损伤,对UAP危险分层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大鼠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及ABCA1、ICAM-1及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PTCA球囊导管(2.5 mm×10.0 0mm)加压及反复推拉损伤胸腹主动脉和剥脱内膜,创建大鼠动脉损伤模型.实验组术前1周开始给予含有4%胆固醇、0.5%胆酸钠、1096猪油、0.2%丙基硫氧嘧啶和85.3%基础饲料的高脂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术后2周和6周,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静脉血检测血脂,取同段胸腹主动脉做石蜡切片,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利用抗大鼠ABCA1、ICAM-1、MCP-1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术后2周时,实验组大鼠血清L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为(3.16±1.09)mmol/L和(0.22±0.09) mmol/L;6周时为(16.85±2.39)mmol/L和(0.24±0.08)mmol/L(P值均<0.01)。术后2周时,实验组HDL-C/LDL-C比值为0.55±0.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1.39; 6周时分别为0.29±0.05和6.46±2.55(P值均<0.01),HDL-C储备逐渐消耗,HDL-C/LDL-C由高脂喂养前的6.76降至0.55和0.29,但未低于0.25。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可见腹主动脉新生内膜形成,6周时更明显,实验组新生内膜增厚虽较对照组稍加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实验组新生内膜表面ABCA1、ICAM-1和MCP-1表达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实验组HDL-C/LDL-C比值与新生内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HDL-C具有抗LDL-C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随着HDL-C/LDL-C比值下降,抗粥样硬化作用减弱,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新生内膜ABCA1表达,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有关,而与减少单核细胞粘附、趋化,从而减轻炎性反应的关系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