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状肉瘤(曾名粘液肉瘤①或恶性间叶瘤②等)是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该瘤的外观可呈葡萄状而得名③。我们收集三例膀胱葡萄状肉瘤表面全部或部分被覆复鳞上皮,其中有一例还有一完整的表皮样囊肿,这与国内各家报告不同,故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瘤的诊断及来源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伯基特氏淋巴瘤好发于中部非洲,其它地区亦可发生。国内报告不多,我们最近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2岁。因右下颌肿块6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发现右颌下肿块指头大,近来增大迅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小鼠可移植性网织细胞肉瘤LⅡ接种于近文系615小鼠右后爪垫皮下,按肿瘤生长发展过程和宿主植瘤时间分期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小鼠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等指标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发现.肿瘤发展过程中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在淋巴钴转移早期和肺转移期高于正常,而在肿瘤淋巴结转移中后期.即肺转移形成以前明显低于正常;红细胞电泳时间在淋巴结转移中晚期缩短,而肺转移晚期又趋向正常;其它指标无改变。  相似文献   
4.
应用大肠癌单抗Hb3、花生凝集素(PNA)、癌胚抗原(CEA)分别对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和20例大肠癌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Hb3反应的阳性率为80%(16/20),PNA为85%(17/20),CEA为90%(18/20);三种肿瘤标记物均为阳性者14例,占70%,其中各有一项阳性者,共19例,占95%。CuC对Hb3、PNA、CEA反应的阳性率分别为41%(25/60)、34%(20/60)和53%(32/60);三者均为阳性者18例,占30%,三种肿瘤标记物有一项阳性者共40例,占66%;12例胎儿大肠粘膜全为阳性,而正常大肠粘膜几乎全为阴性。由此作者认为,上述改变,特别是这三种肿瘤标记物综合检测,其阳性率之高,不但有利于进一步证实CuC确实发生了类似大肠癌的生化改变,亦进一步支持了CuC实为大肠癌的癌前期疾病。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对某一组织,若应用多种肿瘤标记物进行综合检测,对于早期癌及癌前病的发现与诊断比应用单一标记物更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结核病三例章培锋,肖启亮,沈建军,匡希文例1女,100天。生后半月开始阵发性咳嗽,稀便,且日渐消瘦,呼吸急促,于1985年4月2日入院。患儿为第4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未作预防接种,父母及兄姐均消瘦,否认结核病史。查体:T37.9℃,R80次/...  相似文献   
6.
例1:女,46岁。入院前3年出现一过性无痛血尿3次。2年前自觉上腹钝痛,无意中发现一鸡蛋大肿块。入院前半月肿块增大迅速且腹痛加剧。既往体健,无嗜好。体检:贫血貌,全身浮肿,右中上腹部膨隆,触及婴儿头大肿块,呈囊性感,表面光滑,固定,轻触痛,右肾区触痛及叩击痛。血红蛋白65g/L,  相似文献   
7.
肿瘤生长和发展过程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LⅡ型接种于近交系615小鼠右后爪垫皮下,按宿主荷瘤时间以及肿瘤生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期、分批处死动物,检测荷瘤小鼠RBC-C3bRR和RBC-ICR,并结合组织学观察将肿瘤生长和发育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早期、侵袭中期、侵袭晚期和转移早、中、晚期等7个时期,观察RBC-C3bRR和RBC-ICR在肿瘤生长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荷瘤小鼠的RBC-C3bR  相似文献   
8.
将小鼠网织细胞肉瘤LⅡ移植到近交系615小鼠的皮下和腹腔内,本实验对其病理学特征作进一步的观察。皮下移植的实体瘤呈结节状,组织学检查瘤细胞弥散分布,肿瘤异型性明显,瘤组织内间质和血管都很稀少,瘤细胞体积较大,多有胞浆突起,HE染色胞质淡红染或呈空泡状,偶见吞噬红细胞现象;细胞核的大小和形状不规则,核分裂象多见,有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腹水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浆丰富,细胞核同实体瘤,电镜观察瘤细胞表面可见大量微绒毛,呈褶皱状及泡状突起;细胞质内有较多的溶酶体,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肿瘤组织内嗜银纤维较多,或见弯曲纤细的网状纤维穿插于瘤细胞之间。非特异性酯酶细胞化学染色胞浆内呈弥漫强阳性。根据肿瘤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网状纤维和非特异性酯酶的存在,以及原代肿瘤的组织发生来源,进一步确认该瘤株是组织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组织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