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前,国内许多医疗单位使用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五分类、三分类甚至二分类计数。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实验室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检验质量方面的问题,如何客观评价及制定有实效的仪器法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筛选原则,很多学者已做了某些探讨。我们对一部分病例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了仪器法和手工法的结果比较,结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筛选原则进行了探讨。材料和方法:1.材料(1)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CelltacaMEK6108K,日本光电。(2)临床资料:住院…  相似文献   
2.
体外肝素对血浆凝固时间影响的观察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分别观察了 0 .1~ 2 .0 u/ml肝素及 1 .0~ 2 0 .0 mg/ml、硫酸鱼精蛋白对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素活性在 2 .0 u/ml以下时对 PT无明显影响 ,硫酸鱼精蛋白在 1 0 ug/ml以下时对 PT、APTT亦无明显影响。而肝素在 0 .2 u/ml时对 APTT的影响非常明显 ,两者呈正相关 ( r=0 .98,P<0 .0 5)。临床可采用回归方程回归方法验证 ,也可以用加硫酸鱼精蛋白中和后复测 APTT的方法来纠正肝素对 APTT的影响。此外 ,回归方程 Δ APTT=1 .2 1 30 .43A( A为肝素活性 u/ml)亦可作为临床肝素治疗个体化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细菌感染CRP、NAP、WBC、DC四项实验指标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和评价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计数(DC)四项指标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43例细菌感染病人进行CRP、NAP、WBC及DC四项指标测定。结果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异常,以CRP增高程度最为显,百分异常率最高。结论 CRP检测是细胞感染最快速、最有效的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感染性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时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的特点及意义,对68例不同程度的感染病人做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纤维结合蛋白(Fn)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凝血因子Ⅱ、Ⅶ、Ⅹ、ⅩⅡ(FⅡ、FⅦ、FⅩ、FⅩⅡ)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t-PA)和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PAI)活性、血小板(Plt)数量的测定观察。结果表明:重症感染合并MSOF时,PT、APTT异常率明显增高,FⅡ、FⅦ、FⅩ、FⅩⅡ活性明显减低,Plt明显减少,Fn含量显著降低,AT-Ⅲ、PLG活性均明显减低,Fg、D-Dimer明显增高,PAI活性显著升高,t-PA和α2-AP活性轻度减低,未合并DIC时MSOF的发生率为38.5%,合并DIC时MSOF的发生率为79.7%(P<0.01)。提示重症感染合并MSOF时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机能紊乱,DIC为其主要表现之一,其在MSO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锦丽  刘贵健 《河北医药》1998,20(3):173-174
肝脏是多种凝血因子的重要合成器官。肝脏病理损伤时,由于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或消耗,抗凝物质的生成或增加,常引起凝血机制的改变。本文对103例肝病、20例胆道疾病做了五种凝血指标的观察,旨在总结肝病时凝血系统相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各类肝病103例,按1984年全国肝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分组:急性黄疸型肝炎(急黄肝)19例,男18例,女1例,年龄19~65岁;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3~68岁;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30~65岁;肝炎后肝硬化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0~67岁;重型肝炎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9~59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93例AML病人骨髓涂片中Auer小体进行观察,并对其中30例同时作了Φ小体染色,以比较两种棒状小体对AML诊断、疗效及预后的意义,结果表明:Φ小体在活动性AML病人的骨髓(血)涂片中比Auer小体更为易见,更具特异性。在光镜下对Φ小体进行监测,确有助于AML的诊断,活动期判断及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TT(凝血酶时间),PCT(鱼精蛋白纠正试验),AT-Ⅲ(抗凝血酶Ⅲ)对肝素活性测定对103例肝病做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各类肝病时AT-Ⅲ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降低的程度与病情轻重不同的临床类型相关。除肝癌、急黄肝外,其它肝病的肝素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与肝脏的损伤程度基本平行。肝病时54.3%的病人血浆TT延长,且延长的百分率基本与肝脏损伤程度一致。大多数TT延长均能被硫酸鱼精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患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后体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随机分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组(A组,依诺肝素组)33例和皮下普通肝素组(B组,肝素钙组)30例,疗程为5d,观察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凝血指标。结果:治疗后A、B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80%(P<0.05),出血发生率显性差异(P>0.05)。治疗5d后两组血浆抗因子Xa活性(anti-Xa)、抗因子IIa活性(anti-IIa)均明显升高(P<0.01),anti-Xa活性A组明显高于B组(P<0.01),而anti-IIa活性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在A组无明显变化(P>0.05),B组明显下降(P<0.01)。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水平两组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B组均明显延长(P<0.01),第5天时B组APTT稍长于A组(P=0.05)。结论:治疗5d后,普通肝素以抗因子IIa为主,低分子量肝素以抗因子Xa为主;普通肝素导致血浆AT-Ⅲ活性明显下降,而低分子肝素则无此不良作用;低分子量肝素抑制凝血酶产生的作用明显优于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组心绞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肝素钙组,与凝血系统的变化相符合,两组出血倾向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9.
肝素对血浆凝固时间影响的体外观察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涉及临床多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重,死亡率高。目前,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仍为肝素抗凝治疗。由于DIC患者多接受肝素治疗,而肝素又可引起阿,APTT不同程度的延长,影响了该实验对叶,APTT真实结果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此外,肝素溶栓治疗由于有个体差异,亦应尽量作到个体化。为此,我们观察了体外不同活性肝素及不同浓度硫酸鱼精蛋白对叮,AFry的影响。l材料和方法1.l标本收集:随机留取日常工作中临床送检的血液标本240份(无溶血,凝血),所有标本均以1刀mmo*【的拘檬酸钠1:9抗凝,经25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TT(凝血酶时间),PCT(鱼精蛋白纠正试验),AT-Ⅲ(抗凝血酶Ⅲ)及肝素活性测定对103例肝病做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各类肝病时AT-Ⅲ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降低的程度与病情轻重不同的临床类型相关。除肝癌、急黄肝外,其它肝病的肝素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与肝脏的损伤程度基本平行。肝病时54.3%的病人血浆TT延长,且延长的百分率基本与肝脏损伤程度一致。大多数TT延长均能被硫酸鱼精蛋白纠正,TT与PCT的差值与肝素活性的相关系数r为0.547,示肝病时TT的延长主要是由增多的类肝素物质所致。但肝素TT的检测对预测肝病的出血倾向则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