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组胺受体在枳实调节小鼠小肠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枳实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碳末指示法,以小鼠在灌服不同药物一定时间后小肠碳末推进率为指标分析小肠的运动功能。结果:灌服枳实煎液可明显提高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此效应可被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阻断而不能被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阻断。结论:枳实增强小肠运动功能的作用与H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枳实对大鼠小肠电活动影响的下丘脑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枳实对在体大鼠小肠电活动的影响,探讨其作用与下丘脑内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消化道腔外电极记录法观察枳实组与生理盐水组移行性综合肌电(MMC)周期时程、活动期/周期比例、活动期每分钟快波数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扫描系统检测下丘脑背内侧核(DMH)、腹内侧核(VMH)、下丘脑外侧区(LHA)CCK的相对含量,以及下丘脑VMH、LHA、室旁核(PVN)SS的相对含量。结果枳实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MMC周期缩短、活动期/周期比例增大、活动期每分钟快波数增加,差异有显著性;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枳实组DMH、VMH、LHA的CCK阳性神经元表达降低;VMH、LHA、PVN的SS阳性神经元表达增高,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枳实对大鼠小肠电活动有兴奋作用,这种兴奋作用可能与下丘脑内的CCK、SS有关。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技术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医学高校课堂教育中的主流模式,它具有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就多媒体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及常见使用误区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促进生理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游泳运动对小鼠心肌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E家族成员1(KCNE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BALB/c小鼠42只,随机分7组,每组6只.非运动为对照组,余6组于急性游泳运动30min后即刻(A组)、1h(B组)、3h(C组)、6h(D组)、12h(E组)和24 h(F组)取心肌组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心肌KCNE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和D组心肌KCNE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急性运动引起心肌KCNE1表达水平一过性升高,可能是交感紧张增强后心脏电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发现 3种组胺受体 :H1 R、H2 R和H3 R。组胺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 ,可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及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进而调节靶细胞的功能。现就组胺通过 3种组胺受体调节胃肠功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是肠L细胞以营养依赖性方式分泌的一种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肠促胰岛素,它还可通过促进β细胞增殖与分化、抑制β细胞凋亡、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胃肠蠕动等方式实现其血糖调节效应,因而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中的研究热点。作者对近年GLP-1的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组胺调节胃肠功能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已发现3种组胺受体:H1-R,H2-R和H3-R。组胺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可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及细胞内的代谢过程,进而调节靶细胞的功能。现就组胺通过3种组胺受体调节胃肠功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钾通道KCNQ1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胰腺以及成年大鼠胰岛中的表达情况,为探悉其在胰腺B细胞发育及功能中可能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芯片对胚胎第12.5天(E12.5)、E15.5、E18.5、新生和成年大鼠胰腺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并用RT-PCR对KCNQ1通道亚基在上述5个时期大鼠胰腺以及成年大鼠胰岛中的表达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与胰腺内分泌细胞分化、成熟有关的转录因子分别于E15.5、E18.5达到表达高峰;E18.5胰腺中B细胞功能成熟标志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而KCNQ1钾离子通道的编码基因KCNQ1及KCNE1此时才出现表达。成年胰腺及胰岛中均具有多种KCNQ1通道亚基的表达。结论 KCNQ1通道的表达出现于胰腺发育后期内分泌细胞功能逐渐成熟阶段,在成年胰岛中亦具有较高表达水平,提示KCNQ1通道可能表达于成熟B细胞并参与其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莉洁  石丽娟  郭静  曹丽华  石慧  德伟 《医学争鸣》2008,29(23):2115-2118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大鼠胰腺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FP在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胰腺中的表达.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胰腺组织总蛋白中共检测到M,分别为72 000,60 000,48 000和37 000的4种AFP亚型,肘,72 000亚型是胚胎15.5d(E15.5)至新生(P0)各时期表达丰度最高者,其次是Mr 60 000亚型.在E15.5胰腺出现有3种大分子AFP亚型,E18.5胰腺4种亚型的丰度各自达到最高,出生后各有降低或消失,成年胰腺中只有Mr 60 000亚型的痕量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可分泌蛋白AFP于E18.5至P0特异定位于胰腺间充质细胞.结论:AFP显著高表达于胰腺结构与功能趋于完善的关键发育时期,并特异表达于对胰腺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胰腺间充质细胞,提示AFP表达与胰腺发育可能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