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及自噬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AD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通过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Aβ1-42将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A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成功后次日,电针组选取百会、双侧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次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 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MED64微电极阵列检测大鼠海马区长时程增强(LTP)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自噬小体形成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1(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含量。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波幅百分比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有大量自噬体,而电针组明显减少;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LC3Ⅱ/LC3I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电针百会、肾俞穴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促进海马LTP恢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56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入院时胆道仍有梗阻者(梗阻型)23例,均经手术治愈;梗阻已解除者(非梗阻型)33例,26例手术治愈,7例非手术治愈。结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可根据胆道有无梗阻分型而治:对于梗阻型应尽早引流解除胆道梗阻,非梗阻型宜先积极保守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在同一住院期内(一般2周左右)手术解除胆道疾病,对于胆源性一过性胰高压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可按目前急性胰腺炎诊治方案实施,待病情稳定后再积极处理胆道病变。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为阴阳水火之宅,肾藏精,肾主纳气,‘肾主水,肾主骨,可见肾在人体脏腑器官中的重要地位。而西医肾移植患者及捐肾者捐肾后长期存活给中医的“。肾为先天之本”经典理论却带来了质疑和思考。本文详细阐述了广义中医肾与狭义西医肾的区别,并应用演绎法探讨了中医肾与移植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精确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治疗组)和电针组(对照组),穴位注射组在腰部动、静态平衡的力学原理指导下,采用病变部位穴位精确靶点注射,2d1次。电针组采用电针取穴治疗,每日1次。两组连续治疗15d后评定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客观症状及总分3项指标的积分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工作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精确靶点定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近视发生率逐年升高, 低龄化趋势明显, 近视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巩膜是近视发展的靶向器官, 当近视发生和发展时, 巩膜组织的超微结构发生病理改变, 导致其张力性降低, 从而引起眼轴进行性增长和后巩膜的扩张。巩膜胶原交联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巩膜组织的硬度、抗张力性, 在近视防控特别是病理性近视防治方面有很大潜力。目前, 巩膜胶原交联技术在病理性近视防治的研究均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且安全性仍有很大的争议, 多种因素可影响其安全性。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开展, 安全性是首要条件, 全面认识巩膜胶原交联技术在近视防控中的安全性, 可以为巩膜胶原交联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蛋白(NS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防治AD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电针组双侧海马注射寡聚态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部位同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百会”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在电针组大鼠行电刺激时,正常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仅给予同样的抓取和固定动作。电针治疗结束后第2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对各组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查,测试结束后第2天,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1区NSF表达的累计光密度值(IOD)。 结果 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42.09±2.24)s]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61.70±3.02)],电针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7.70±0.67)次]显著多于模型组[(3.50±0.8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NSF表达的IOD(1734.26±264.65)与模型组(771.50±195.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能有效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增加海马CA1区NSF的表达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口腔诊疗实操中,由于高速涡轮手机、超声设备等的使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飞沫和微生物气溶胶.飞沫和微生物气溶胶可作为多种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媒介,可能造成诊室内的交叉感染,使用橡皮障能够降低飞沫及微生物气溶胶播散,但其在修复科中的普及不够.本文总结了在口腔诊疗中使用橡皮障后飞沫和微生物气溶胶在不同部位的污染情况变化,使用橡皮障的方法、注意事项,个人防护、使用高通量吸引器以及各针对不同实操内容的注意要点.总之,喷溅操作时推荐使用橡皮障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飞沫和微生物气溶胶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针结合埋线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单独体针治疗.方法:将5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体针组(23例)和体针结合埋线组(27例).单纯体针组仅在患侧进行电针治疗,体针结合埋线组在某些穴位上埋线余穴针刺.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改善上肢肌力方面的疗效.结果:体针结合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单纯体针组为86.96%(P<0.05).结论:体针结合埋线在改善患者上肢肌力方面的疗效更为确切,且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加艾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E、p21/cip的影响,以探讨针灸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用电针和艾条温和灸“百会”、“肾俞”穴,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cyclinE、p21/cip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cyclinE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大鼠海马区cyclinE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21/cip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治疗组p21/cip表达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AD模型大鼠存在脑细胞周期蛋白的异常表达,电针加灸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神经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E、p21/ci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对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AD学习记忆障碍的炎症机制。方法将雄性SPF级的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AD模型大鼠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聚集态Aβ_(25-35)的方法制备,电针组选取"肾俞"、"大椎"、"内关"穴,接韩式电针仪,2 Hz连续波,强度为1 m A,通电20 min,1次/d,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2个疗程。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IL-1β、TNF-α的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IL-1β、TNF-α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及血清IL-1β、TNF-α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CA1区及血清IL-1β、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1,P0.05)。结论电针改善AD学习记忆障碍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中枢及外周的炎症过程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