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震及其它外伤致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8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收治地震及其它外伤致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动态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血钠、补钠量、尿钠的影响。【结果】①地震所致和车祸伤所致颈髓损伤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未见不同,低钠血症发生时间为伤后2~20d,血钠可低至112mm01/L或更低,颈髓损伤平面越高。血钠下降的严重程度越严重;②患者出现与低钠程度平行的血氯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及尿量增多,血脑钠素明显增高并24h尿钠排除增多;③醋酸去氨加压素、盐皮质激素和限制液体摄入未能改善低钠血症。根据需要增加补钠量至20—75.5g/d,并根据尿量加大补液量至3000—7195mL/d后,患者血钠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肾性水钠丢失过多是地震及其他外伤致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主要发病机制。积极补钠、补充血容量是治疗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无创心输出量(CO)在危重病中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5月间本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SICU)收治的12例需放置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同时用生物电阻抗法和SWAN-GANZ导管热稀释法测定患者CO曲线平稳后0、1、6、12、24、48 h的CO值,并应用Pearson相关对两种方法测得的CO值与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生物电阻抗法测最的CO值在所有时间点均低于SWAN-GANZ导管热稀释法的测最值[0 h:(5.5±0.9)L/min比(7.7±1.4)L/min;1h:(5.3±0.7)L/min比(7.4±1.5)L/min;6 h:(4.6±0.6)L/min比(6.8±1.4)L/min;12 h:(5.1±0.9)L/min比(7.6±1.6)L/min;24 h:(6.1±1.1)L/min比(9.0±1.6)L/min;48 h:(6.3±1.3)L/min比(9.5±1.5)L/min;均P<0.05].两种方法测量的CO值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趋势(r=0.818,P=0.047和r=0.884,P=0.020).结论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的无创CO与SWAN-GANZ导管测定的患者CO同样呈时间依赖性,是一种有效的CO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震及其它外伤致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观察2008年5月至2008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收治地震及其它外伤致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①地震及其它外伤致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发生时间为伤后2-20 d,血钠可低至112 mmol/或更低,地震所致和车祸伤所致颈髓损伤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未见不同;②颈髓损伤平面越高,血钠下降的严重程度越严重,并出现与低钠程度平行的血氯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及尿量增多,血脑钠素明显增高并24小时尿钠排除增多。③醋酸去氨加压素、盐皮质激素和限制液体摄入未能改善低钠血症。根据需要增加补钠量至20-75.5 g/d, 并根据尿量加大补液量至3000-7195 mL/d后,患者血钠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地震及其它外伤致颈髓损伤时损伤平面越高,低钠血症程度更重,发病机制符合脑耗盐综合症,积极补钠、补充血容量是治疗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 、氯诺昔康和曲马多对于妇科腔镜手术后患者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3种药物之间的效价比。方法:选取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氯诺昔康组(L组、n=20)、曲马多组(T组、n=20) 和氟比洛芬酯(F组、n=20)进行观察研究。3组病人均采用七氟烷合并瑞芬太尼-丙泊酚静吸复合全麻。3组病人均于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静注恩丹西酮4mg及分别静注以下药物(L组:氯诺昔康16mg;T组:曲马多100mg;F组:氟比洛芬酯 50mg)。记录清醒后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的VAS评分、病人疼痛总体评分以及各种副作用。结果:3组均达到了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但T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明显。结论:妇科腔镜手术使用氟比洛芬酯 、氯诺昔康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副作用少;曲马多镇痛效果良好,但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普通外科严重感染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在2006-01-01-2007-12-31期间52例接受CBP治疗的严重感染综合征(severe sepsis)病人资料.结果 CBP治疗时间(13.5±29.4)d,在CBP治疗期间分别采用低分子质量肝素抗凝11例(21.2%)、体外肝素抗凝13例(25.0%)、无抗凝19例(36.5%),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52例病人好转16例(30.8%),自动放弃治疗19例(36.5%),ICU内死亡17例(32.7%).抗凝方式、手术类型、感染部位等对CBP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是外科严重感染综合征病人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个体化抗凝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变化对脓毒症相关慢性重症(C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CCI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记录入ICU第1天和第14天患者Mb水平,记录28 d内患者生存情况。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28 d累积存活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b变化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31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Mb升高者58例,Mb降低者73例。Mb升高者入ICU第1天Mb水平显著低于Mb降低者[172.40(59.99, 430.53)μg/L 比 413.60(184.40, 1 328.50)μg/L,Z=3.749,P=0.000];第14天,Mb升高者Mb水平显著高于Mb降低者[483.65(230.38, 1 471.75)μg/L 比 132.20(76.86, 274.35)μg/L,Z=5.595,P=0.00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b升高者28 d累积存活率(65.52%)显著低于Mb降低者(84.93%)(χ2=7.051,P=0.00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b升高是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34,95%CI 1.212~5.295,P=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Mb升高预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内死亡的敏感度为64.5%,特异度为32.0%,曲线下面积(AUC)为0.661(95%CI 0.550~0.773,P=0.007),约登指数为0.325。结论 Mb升高是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休克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状态, 可迅速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死率高。应用缩血管药物是休克治疗中维持灌注压的重要措施, 儿茶酚胺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选择, 去甲肾上腺素是多数休克状态下的首要选择,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血管紧张素Ⅱ均能有效维持灌注压、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也是临床上维持灌注压可选择的药物。根据不同休克类型、病因及不同药物作用机制选择缩血管药物, 对优化血流动力学治疗及减少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低血容量休克(hypovolemic shock)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综合征之一,也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在现代抢救条件下,其主要死因是低灌注以及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导致的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病死率较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危重患者血糖滤过和血胰岛素浓度的影响,探讨危重患者在CRRT时应采取的血糖控制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5月我院外科重症加强医疗中心20例需要进行CRRT的危重患者,采用标准含糖5.2mmol/L的透析液进行CRRT,动态监测从CRRT开始至结束期间滤器前(动脉端)、滤器后(静脉端)血糖及血胰岛素浓度的改变,同时监测CRRT开始、期间及结束后患者血糖浓度和对外源性胰岛素需求的动态变化。结果重症患者在CRRT开始时血糖值处于相对较高水平,CRRT开始后血糖不断滤过,滤器静脉端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动脉端[(8.27±0.35)mmol/Lvs.(9.80±1.08)mmol/L,P<0.05];约6小时后,动脉端与静脉端血糖浓度接近。重症患者血胰岛素水平增高,CRRT开始前血胰岛素为(17.82±12.90)mmol/L,1小时后动脉端血胰岛素下降至(14.20±2.67)mmol/L,静脉端下降至(11.10±7.21)mmol/L。上机3~4小时后动、静脉端血胰岛素水平接近[(5.07±0.35)mmol/Lvs.(4.68±0.56)mmol/L,P>0.05)。CRR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应用肝素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1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于发生脓毒症后当日静脉泵入肝素钠2 mg·kg-1·d-1;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3、5和10 d检测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观察活动性出血情况,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结果 除应用肝素钠外,两组患者感染和治疗情况以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活动性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比5.4%,P<0.05).治疗组PLT在治疗1 d下降,3 d开始回升,10 d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对照组PLT在治疗1 d后呈进行性减少(P<0.05或p<0.01).治疗组D-二聚体在治疗1 d显著上升(P<0.01),3 d即显著下降,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对照组D-二聚体在治疗1 d显著上升,且持续增加至10 d(P均<0.01).治疗组血乳酸水平在治疗1 d显著上升(P<0.01),但以后的各时间点未再显著增加(P均0.05);对照组血乳酸水平在治疗1 d显著上升,且持续增加(P均<0.01).治疗前及治疗1 d两组PLT、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3、5和10 d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脓毒症发生早期即开始应用肝素钠,可显著抑制PLT减少以及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上升,减少微血栓形成,改善组织灌注,降低活动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