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比应用宫腔镜电切术与传统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7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传统刮宫术治疗疾病,观察组则行宫腔镜辅助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经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的发生率(P 0.05)。结论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月经量,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精索封闭治疗急性附睾炎5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索封闭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治疗组56例,年龄18~78(38.4±9.6)岁,使用2%利多卡因10 ml、庆大霉素(8万U)或阿米卡星(0.2 g)、地塞米松(5 mg)混合药物进行精索封闭,1次/d,必要时2次/d,5 d/疗程,两疗程间隔3~5 d。对照组64例,年龄14~82(41.3±7.2)岁,静滴青霉素钠640万U,1次/d,链霉素0.5 g肌注,2次/d,同时,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d,2次/d,首次加倍;必要时换阿米卡星静滴,2次/d,口服药物不变。治疗时间均不超过2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3.6%,显效率+有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91.1%,有效病例治疗时间为(9.2±0.5)d;对照组治愈率为40.6%,显效率+有效率为31.2%,总有效率为71.8%,有效病例治疗时间为(12.8±0.7)d。两组总有效率和有效病例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精索封闭治疗急性附睾炎操作简单,耐受性好,安全有效,疗程短,能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3.
急性附睾炎为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双侧附睾炎有可能造成不育,应及时治疗。本院泌尿外科自2008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精索局部抗炎药物注射治疗急性附睾炎患者5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术治疗女性慢性后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例女性慢性尿道炎的患者实行病灶清除手术,术后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采用自定的标准对疗效加以评定.结果 总200例患者有146例患者治愈,无效54例.该治疗手段的有效治愈率为73%.结论 病灶清除术对于女性慢性尿道炎的患者疗效较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P1(FOXP1)和叉头框蛋白Q1(FOXQ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76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癌组织标本为前列腺癌组,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为癌旁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OXP1和FOXQ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FOXP1和FOXQ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FOXP1和FOXQ1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采用Kaplan-Meier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癌组织标本中FOXP1阳性率(67.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率(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标本中FOXQ1阳性率(63.1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率(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Gleason分级)评分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FOXQ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浸润程度、PSA水平均无关,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8,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FOXP1、FOXQ1阴性表达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时间(OS)累积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FOXP1、FOXQ1阳性表达均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FOXP1和FOXQ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肾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前后顺序分为治疗组(经皮肾镜取石术)及对照组(开放手术),每组均分为53例,比较两组肾结石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肾结石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结石清除率、肾积水好转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存在差异显著,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较,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可对肾结石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自1986年Newman等[1]首次报道ESWL成功治疗小儿尿路结石以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cw lithotripay,ESWL)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儿童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采用美芝JT-ESWL-Ⅲ型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患儿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45°斜仰卧位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 对60例应用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50例行Ⅰ期取石,8例行Ⅱ期取石,2例行Ⅲ期取石,平均结石清除率90.18%.建立单通道取石55例,双通道取石5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d,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7.5d,术中术后有明显出血2例,2例术后出现尿外渗,调整肾造瘘管位置后治愈.结论 45°斜仰卧位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 H19)、微小RNA-29b(miR-29b)、微小RNA-124(miR-124)表达水平,以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受试对象,术中留取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另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切除子宫的8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H19、miR-29b、miR-124表达情况,分析它们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观察3年总生存率(OS)。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miR-29b、miR-124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LncRNA H19、miR-29b、miR-124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LncRNA H19表达水平与miR-29b、miR-124均呈负相关(P0.05)。LncRNA H19低表达患者3年OS显著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miR-29b、miR-124高表达患者3年OS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以及LncRNA H19、miR-29b、miR-124表达水平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 H19高表达,miR-29b、miR-124低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薪对双J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因各种原因需留置双J管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坦索罗辛组(B组)、索利那新组(C组)以及联合治疗组(D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作为空白对照,治疗期间不给予药物干预,其余3组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晚1次)、索利那新(5 mg,每晚1次)、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剂量同前,用法同前)至置双J管后30 d拔除双J管.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拔除导尿管后第一天、一周、半个月和拔除双J管后1d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QOL)、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比较4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四个时间段OABSS、QOL、VAS的均值.结果 4组患者均完成临床观测,在双J管置入30 d后拔除双J管.4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通过不同处理和临床观测,B组、C组、D组的OABSS、QOL、VA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观察组间比较,D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坦索罗辛、索利那新以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均可改善双J管留置期间的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