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背景:有研究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诱导内皮前细胞分化成新生内皮细胞,高压氧则为新生内皮细胞提供增殖所需的充足氧分,加速了新生血管的发生。 目的:分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高压氧及其联合应用时对大鼠背部逆行超长缺血皮瓣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细胞形态学观察,于2008-04/09在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 材料:40只Wistar大鼠,于背部制作逆行超长缺血皮瓣。 方法:于大鼠背部按4∶1设计逆行超长缺血随意皮瓣,皮瓣原位缝合后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均分为4组,常压氧组:给予生理盐水+常压氧;高压氧组:高压氧+生理盐水;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综合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干预方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注射量为400 IU/kg与生理盐水等量,1次/d,连用10 d。高压氧为202.65 kPa,体积分数为95%;常压氧为101 kPa;体积分数为35%,给氧均于缝合后8 h进行,1 h/次,2次/d,共10 d。 主要观察指标:于缝合后10 d测量各组皮瓣成活率。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CD34作为血管标记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皮瓣新生血管密度。 结果:定性分析:常压氧组局部坏死,腺体萎缩。高压氧组腺体形态较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腺体增生,而综合组增生更加明显。定量分析:与常压氧组比较,后3组的血管密度值均增高(P < 0.01),且呈递增趋势,以α=0.05的检验标准,各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缺血皮瓣下的毛细血管生成,提高皮瓣存活率并扩大皮瓣长宽比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皮瓣成活效果好于高压氧,二者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用高压氧(HBO)和地塞米松(DEX)对大鼠真皮下血管网(SVN)皮瓣愈合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EX组、HBO组和DEX+HBO组。于背部制备2.5cmx10cmSVN皮瓣。于术后第7天观察各皮瓣的成活面积,皮瓣横断面的肉芽组织生长厚度、毛细血管数量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等。结果4组大鼠术后第7天,皮瓣的成活面积分别为7.90,10.48,15.53,15.58cm。.DEX组、HBO组和DEX+HBO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和DEX+HBO组与DE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和DEX+HBO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与DEX单独应用时,均对大鼠SVN皮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且HBO优于DEX,二者联合应用亦可促进SVN皮瓣的愈合,但与HBO单独应用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与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2例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骨肿瘤脱钙骨填充骨缺损,术后第7天行骨髓动员,每天皮下注射特尔立3.0μg/kg,连续3d,第4天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后采集APBSC。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一枚骨穿针准确穿入骨缺损部位,然后抽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即可注入骨缺损部位。通过术后连续X线片,了解其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12例病人术后得到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在2~4个月以内均开始有不同程度的骨化,成骨效应满意。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是一种治疗骨缺损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诱导内皮前细胞分化成新生内皮细胞,高压氧则为新生内皮细胞提供增殖所需的充足氧分,加速了新生血管的发生.目的:分析币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高压氧及其联合应用时对大鼠背部逆行超长缺血皮瓣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细胞形态学观察,于2008-04/09在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材料:40只Wistar大鼠,于背部制作逆行超长缺血皮瓣.方法:于大鼠背部按4:1设计逆行超长缺血随意皮瓣,皮瓣原位缝合后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均分为4组,常压氧组:给予生理盐水+常压氧:高压氧组:高压氧+生理盐水: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综合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干预方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注射量为400 IU/kg与生理盐水等量,1次/d,连用10 d.高压氧为202.65 kPa,体积分数为95%;常压氧为101 kPa;体积分数为35%,给氧均于缝合后8 h进行,1 h,次,2次/d,共10 d.主要观察指标:于缝合后10 d测量各组皮瓣成活率.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CD34作为血管标记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皮瓣新生血管密度.结果:定性分析:常压氧组局部坏死,腺体萎缩.高压氧组腺体形态较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腺体增生,而综合组增生更加明显.定量分析:与常压氧组比较,后3组的血管密度值均增高(P<0.01),且呈递增趋势,以α=0.05的检验标准,各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同时使用效果更好.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缺血皮瓣下的毛细血管生成,提高皮瓣存活率并扩大皮瓣长宽比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皮瓣成活效果好于高压氧,二者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显微内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脊柱后路显微内镜手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 2000年10月~2002年12月收治70例腰椎管狭症病人,分为两组,MED治疗30例(MED组),传统开放手术40例(开放组),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 MED组优良率93.3%(28/30),对照组优良率90.0%(36/40),疗效无统计学差异(χ2=0.819,P=0.664);MED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t=2.295,P=0.025);MED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t=-42.344,P=0.000);MED组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比开放组显著缩短(t=-30.123,P=0.000). 结论两组方法MED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相近,但MED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有效注射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在影像技术引导下局部注射骨水泥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技术,其注射量各家报到不一。2003年8月~2005年12月,我们对收治的4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分为骨水泥3ml和6ml两组.对其止痛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体外周血与骨髓中干细胞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经骨髓动员,血细胞机分离采集和离心浓缩后,外周血干细胞(APBSC)计数的变化并将其与骨髓中干细胞数相比较。方法 选取20例骨缺损患者(16例良性骨肿瘤,4例骨折),骨髓动员前作骨髓穿刺测定骨髓中干细胞数(单位体积数量,下同),然后每天皮下注射特尔立3.0μg/kg,连续3d ,第4天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后采集APBSC并计数,分离,离心后再计数。结果 动员后,APBSC计数明显升高,为动员前的2倍,分离并离心后,APBSC计数为骨髓中干细胞计数的40倍。结论 骨髓动员能明显提高外周血干细胞计数,可用于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注入吗啡对前列腺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患者100例,随机均为两组:Ⅰ组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和氟哌啶2.5mg;Ⅱ组术后肌注哌替啶50mg,作为对照。对镇痛效果和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按VAS法评定镇痛效果,Ⅰ组无痛和轻度疼痛46例,占92%。Ⅱ组无痛和轻度疼痛5例,占100%。两组差异显著(P〈0.01);并发症,术后出血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上述结果表明,硬膜外注入吗啡的术后镇痛法,较肌肉注射哌替啶更有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以及实体瘤[1] ,随着人们对外周血干细胞的深入研究 ,外周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笔者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 ,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就骨缺损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及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G-CSF)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CD34+ 细胞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1 .1 临床资料 :本院骨科住院患者 8例 ,其中股骨骨折 3例 ,肱骨上端骨巨细胞瘤 3例 ,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 2例。患者年龄 1 4~ 48岁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