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双侧肾上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双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转移瘤CT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肿块或结节;腺瘤CT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较均匀低密度结节,薄层扫描可见近脂肪样密度,增强扫描为轻、中度均匀强化;淋巴瘤CT表现为不均质强化肿块,合并有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皮质腺癌CT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伴有坏死的不均匀强化肿块;嗜铬细胞瘤表现为边界清晰、密度不均肿块,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髓样脂肪瘤表现为边缘光整、密度低而不均匀,内有较多脂肪密度区,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肾上腺囊肿CT表现为无强化边界清晰的囊状水样密度病灶。结论:双侧肾上腺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对于有存活心肌的患者, 血运重建术后局部心肌功能能够恢复或改善.而无存活心肌引起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血运重建术后功能不能恢复,有较高的围手术期病死率.正确评价心肌存活性,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对预后的评估,还能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节约医疗费用.因此,对心肌梗死后心肌活性的评估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心肌存活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心肌存活性及其近年来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白血病的CT、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白血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提高白血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20例经过证实的白血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肝脏、脾脏肿大13例,椎体浸润13例,淋巴结浸润10例,肺部浸润并感染8例,颅内浸润、颅骨破坏7例,眼眶内浸润2例,肾脏浸润1例.主要CT和MRI表现是肝脾的肿大;椎体斑片状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脊柱旁软组织肿块;肺部的网格状、结节状、斑片状影;眼眶内肿块;头颅骨的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等.结论 白血病的影像表现多样,累及部位不同其影像表现也不同.CT、MRI是白血病影像检查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心肌灌注在缺血性心脏病(IHD)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CAG和(或)支架植入术后IHD患者行MSCT心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正常心肌与缺血心肌的CT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M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 35例患者MSCT心肌灌注扫描均可显示低灌注区,与CAG、SPECT及ECG提示心肌缺血区域相对应。首过灌注图像上缺血心肌CT值为(90.28±7.29)HU,正常心肌CT值为(141.05±9.54)HU;缺血心肌BF、BV减低,MTP、MTT延迟,与正常心肌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4例正常心肌TDC呈稍快上升继而平缓下降;20例缺血心肌TDC呈缓慢上升,10例近乎水平,5例与正常心肌TDC形态相似。结论 MSCT心肌灌注成像可用于定位及诊断心肌缺血,在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决策中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B型胸腺瘤的CT特征.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AB型胸腺瘤患者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5例中,肿瘤位于左前纵隔10例,右前纵隔10例,跨越左右前纵隔2例,异位3例.6例稍呈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局部与纵隔脂肪组织分界模糊,其中1例侵犯心包.平扫23例呈软组织密度,2例为稍低密度,3例见钙化,8例见少许坏死,增强扫描均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其中多个明显强化结节并见低密度分隔15例,17例病灶内见细小动脉血管影穿行.结论 AB型胸腺瘤平扫少有特征性,当增强扫描发现多个明显强化结节,并见低密度分隔及细小血管影穿行时应考虑AB型胸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医学影像学是集多种影像学于一体的集合学科,是以影像为依据,综合临床各方面资料形成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随着信息科学的推进,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进人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1].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女性包块型盆腔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全部均做B超检查,其中9例做了CT扫描,4例做了钡灌肠,2例做了MRI检查。结果:14例患者病理证实12例,其中手术病理证实9例,网膜穿刺活检3例;单凭影像学检查,病理证实前有10例被误诊为卵巢肿瘤,本组误诊率为71.4%。结论:女性包块型盆腔结核影像学表现易被误诊,正常诊断须多方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8例误诊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MRA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及MR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分析8例手术病理证实误诊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资料,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MRA检查。结果7例误诊为脑膜瘤,1例误诊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幕上7例,幕下1例;全部均呈分叶状,实质部均呈T1、T2中等、稍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实质部均呈持续性明显强化;MRA示瘤灶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分支参与供血;7例有大小不等囊变;6例瘤内或瘤周见流空的血管影;6例窄基底与邻近硬脑膜相连,7例与硬脑膜呈锐角相交;2例出现“脑膜尾征”;6例见瘤周水肿。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RA表现有助于与脑膜瘤鉴别,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癌症成像档案馆(TCIA)的CT放射组学对膀胱癌(BLCA)经典致癌信号通路状态无创预测的价值。方法 从TCGA/TCIA公共数据库筛选的69例BLCA患者(训练队列55例,验证队列14例)回顾性地纳入本研究,并用于分析放射组学与P13K、RTK RAS、NOTCH以及TP53经典致癌信号通路状态的关系。基于增强CT动脉期影像提取1130个放射学特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算法(LASSO)用于开发放射组学评分。放射组学评分的性能、校准得到了确认验证。结果 4条致癌信号通路均表现为40%以上的状态改变阳性率,基于7,4,5和7个特征分别开发CT放射组学评分,并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均表现中度以上预测性能[曲线下面积(AUC)>0.70],具有良好的校准一致性。NOTCH与RTK RAS放射组学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41,P<0.001),与P13K存在负相关关系(r=-0.60,P<0.001),反映了通路间可能存在协同或互斥作用。结论 放射组学具有无创性预测BLCA经典致癌信号通路状态的价值,为肿瘤的靶向治疗疗效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