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的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选择研究组64例、健康对照组100例;每例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性,采用病例一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凼频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两组间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H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双相障碍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的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选择研究组64例、健康对照组100例;每例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性,采用病例一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两组间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H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双相障碍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单纯强迫症以及共病双相障碍强迫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对符合诊断标准的单纯强迫症患者(单纯强迫症组)86例、共病双相障碍的强迫症患者(共病组)76例和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120例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COMT基因的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3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3组COMT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COM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性别分层后,3组中COM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T基因多态性与单纯强迫症及共病双相障碍的强迫症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5-HTTLPR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4版〉(DSM-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99例MOAS加权总分≥4分者为有攻击行为组(攻击组),96例MOAS加权总分0分者为无攻击行为组(非攻击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的5-HTTLPR多态性.结果 攻击组的基因型分别为SS 38例、SL 44例、LL17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别为S 120例、L 78例;非攻击组间的基因型分别为SS40例、SL 39例、LL 17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别为S 119例、L7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性别分层后分析,两组间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未见5-HTTLPR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迫症(OCD)患者认知功能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对88名OCD患者应用PCR及RFLP技术检测COMT基因的多态性;并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连线试验A和B、韦氏积木拼图子测试测评所有患者的执行功能、注意和操作智商.结果 OCD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x2=0.00,P=0.99);患者的WCST测试,连线测试A和B以及韦氏积木拼图测试在G/G、G/A、A/A三个基因型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CD患者的执行功能、注意和操作智商可能并不会受COMT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翻译英文版剑桥人格解体量表(CDS)并对中文版CDS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对119例健康受试者分别间隔2、3、4周进行CDS测验以计算其重测信度;临床医生按DSM-IV-TR诊断标准对76例门诊患者做出诊断,之后进行CDS测验,计算测验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折半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结果 中文版CDS重测信度中等(0.651),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938,Guttman折半信度为0.957),效标关联效度良好(Mann-WhitneyZ值为-6.059,P<0.001),项目-总分相关系数从0.321~0.777,均达到显著性,结构效度尚可.结论 中文版CD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很好地评定人格解体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人格特征。方法:对11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验,EPQ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型毒品滥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6.95± s3.42)年;初吸平均年龄为(22.16± s5.14)年。92.4%患者为多物质滥用,主要以 K 粉、冰毒、摇头丸及麻古为主。滥用新型毒品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脑神经衰弱症状、躯体损害、性格改变及精神活动的影响。EPQ 结果显示,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内外向倾向(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及说谎(L)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维度均与滥用毒品年限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受教育程度低、年轻、多物质滥用者居多,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治疗时应加强心理干预,重建其人格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神经心理学角度探讨双相障碍和双相障碍共病社交恐惧症之间认知功能障碍的异同.方法 对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40例单纯双相障碍组、38例双相障碍共病社交恐惧症组和37例正常对照组使用WAIS智力全套测验、WMS逻辑记忆与视觉再生测验、词汇流畅性、连线测验A及B、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改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女性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9例女性急性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喹硫平组(25例)和奥氮平组(24例)。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副反应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后1、2、4、6和8周末评分,比较两组间疗效和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临床总体有效率,喹硫平组84.0%,奥氮平组87.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少,程度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奥氮平和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对女性急性躁狂发作疗效相当,副反应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氯胺酮依赖者戒断过程中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氯胺酮依赖者6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第7天和第14天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起效时间为(8.921±0.421)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522±0.12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线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HA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能够有效治疗氯胺酮依赖者戒断过程中抑郁障碍并且起效时间较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