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将雄性SL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GM-1处理组(15、30、60 mg/kg 3个给药剂量组).通过红四氮唑(TTC)染色和图像分析计算各组脑梗死体积,采用生物化学法测量各组伤侧脑中NO含量和iNOS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GM-1中、高剂量处理组脑梗死体积缩小,iNOS活性和NO量下降,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脑缺血后iNOS升高与脑损伤关系密切,而GM-1可以对抗iNOS和NO上升,并减轻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酶(NOS,包括cNOS和iNOS)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即刻和缺血后12 h腹腔注射GM-1,观察GM-1不同时点给药对脑缺血后24 h脑梗死体积、NOS以及NO的作用,并选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作为阳性对照,同样分两个时间点腹腔注射给予AG,比较AG和GM-1两药对脑缺血后24 h NOS和NO的影响。结果①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后即刻予GM-1处理可有效地缩小脑梗死体积,抑制iNOS和NO的升高,而缺血后12 h GM-1处理则均无变化;AG组在两个时间点给药都可抑制iNOS和NO的升高。②两种药对cNOS都无明显作用。结论GM-1对缺血侧脑中iNOS的抑制作用受起始给药时间影响,这可能是因为GM-1通过减少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损伤而间接影响了iNOS的升高,当延迟给药时,GM-1抗损伤能力下降,进而对iNOS的间接抑制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浆中盐酸伪麻黄碱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SupELCO discovery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190nm,柱温25℃。结果盐酸伪麻黄碱浓度在10-1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1),最低检测限为10μg/L。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10%,批间RSD<12%;提取回收率为84.85%。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人体内伪麻黄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5.
高校体育教师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有关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化课程,对于室外体育课中体育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调查拟对此作一尝试性工作,为完善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研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2005-03/06以江苏省部分高校207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07名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评价。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5个项目,包括为精神质、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以及掩饰性4个人格维度分。 结果:共发放问卷253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①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7.56%,躯体化和敌对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2.68%,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0.24%,焦虑和恐怖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87.80%和78.05%。②体育教师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的相应因子分(P〈0.05)。“恐怖”、“精神病性”2项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③男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比较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因子都存在差异(P〈0.05),“躯体化”、“抑郁”两个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体育教师艾森克个性问卷精神质分与情绪稳定性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内外向性、掩饰性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⑤在4个人格维度中,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种症状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情绪稳定性,内外向性及掩饰性与症状因子呈较低的负相关(除外内外向性与偏执因子)。 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相当,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为比一般人群更外向,掩饰程度较低,其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以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关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化课程,对于室外体育课中体育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调查拟对此作一尝试性工作,为完善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研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05-03/06以江苏省部分高校207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07名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评价。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5个项目,包括为精神质、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以及掩饰性4个人格维度分。结果:共发放问卷253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①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7.56%,躯体化和敌对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2.68%,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0.24%,焦虑和恐怖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87.80%和78.05%。②体育教师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的相应因子分(P<0.05)。“恐怖”、“精神病性”2项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③男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比较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因子都存在差异(P<0.05),“躯体化”、“抑郁”两个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体育教师艾森克个性问卷精神质分与情绪稳定性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内外向性、掩饰性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⑤在4个人格维度中,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种症状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情绪稳定性,内外向性及掩饰性与症状因子呈较低的负相关(除外内外向性与偏执因子)。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相当,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为比一般人群更外向,掩饰程度较低,其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以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