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经验.方法 选择我科2003年10~2006年10月60例面部骨折患者,分析其骨折类型,容貌畸形情况,治疗方法,治疗结果,随访情况.结果 55例患者恢复正常的面部外形,咬合功能;5例患者治疗结果不满意,与术后感染及没有早期功能锻炼有关.结论 明确诊断骨折类型,尽早手术,早期功能锻炼是面骨骨折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经验.方法 选择我科2003年10~2006年10月60例面部骨折患者,分析其骨折类型,容貌畸形情况,治疗方法,治疗结果,随访情况.结果 55例患者恢复正常的面部外形,咬合功能;5例患者治疗结果不满意,与术后感染及没有早期功能锻炼有关.结论 明确诊断骨折类型,尽早手术,早期功能锻炼是面骨骨折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颊黏膜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9例口腔癌患者行口腔鳞癌扩大切除术,对颊黏膜缺损采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制备岛状肌皮瓣最小为4 cm × 6 cm,最大为5cm×10cm.结果 9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3个月后恢复,2例发生颌下区积液,经拆除切口缝线2针、引流后痊愈.随访时间6 ~ 12个月,9例颊部两侧基本对称,吞咽及咀嚼功能恢复满意,开口度达2.5指2例,达3指7例.供区瘢痕隐蔽,仰头无明显受限,未发现肿瘤局部及颈部复发.结论 采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黏膜缺损具有血供可靠、邻近受区、制备方便、皮瓣成活率高的特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伢典微创凝胶疗法与常规牙钻磨牙法治疗小儿龋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2例龋齿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牙钻磨牙组(51例,常规牙钻磨牙法)和伢典微创凝胶组(51例,伢典微创凝胶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中的情绪、依从性及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伢典微创凝胶组的ES评分明显低于牙钻磨牙组,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明显高于牙钻磨牙组(P<0.05)。治疗1个月后,伢典微创凝胶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牙钻磨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牙钻磨牙法,伢典微创凝胶疗法对龋齿患儿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疼痛情况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年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30例45岁以下青年舌癌患者(青年组)与同期71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青年组和中老年组舌癌浸润性生长的比例分别为40.0%和16.9%(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的...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收治的3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行DSA检查,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4例,12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CT检查20例,16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MR I/MRA检查16例,14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22例患者行TBO检查,8例为阳性。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9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发生永久性偏瘫,随诊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方法,而MR I/MRA和BUS检查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治疗措施。DSA和TBO同时检查,能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M atas训练。术中精细的解剖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58例75侧髁突骨折通过三维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确诊髁突骨折并明确骨折的部位、旋转、方向、移位情况等,对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全面而直观的显示髁突骨折的情况,对髁突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而切除肿瘤及瘤周0.5-1.0 cm腺体组织方法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186例。结果:186例经2-12 a随访,复发2例,面神经暂时性麻痹17例,味觉出汗综合征22例。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30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髁状突骨折是最常见的下颌骨骨折.常见致伤原因有交通事故、坠跌、击打等,不同的致伤力、致伤方向、致伤性质对髁状突骨折的严重程度、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的方向、部位等影响较大,导致髁状突骨折差异较大,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迄今为止,临床上对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仍有较大争议.我们采用手术治疗30例髁状突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家武  李淑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35-1337,I0002
目的 对全面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今后患者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全面部骨折患者30例,全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1~5年,包括门诊检查及电话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骨质重新愈合,无骨不连接现象;手术治疗患者功能、外形均得到较好的恢复;平均张口度在(34.5±3.7)mm,无颞颌关节功能异常患者.结论 手术治疗全面部骨折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