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例 1,男 ,2 6岁。车祸致脑挫裂伤 ,左颞脑内血肿 3小时于 1988年 5月 12日入院治疗。急诊手术清除血肿 ,去大骨板减压 ,气管切开术 ,术毕 GCS8分 ,术后 5天鼻饲全营养素 ,4 8小时后患者烦躁 ,未呕吐 ,无腹泻 ,体温正常 ,GCS8~ 10分颅骨缺损区平软 ,搏动明显 ,双肺底有散在细湿罗音 ;腹平、软 ,无压痛 ,肠鸣活跃 ,以于观察对症处理。次日高热 39.5℃ ,躁动频繁 ,腹肌紧张 ,扪压全腹有痛表情 ,尤以右下腹为明显 ;WBC12× 10 9/L ,N0 .85。诊断 :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探查发现阑尾长 7cm,直径 1.5cm,紫黑色 ,水肿 ,表面有多量脓苔附着 ,…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多数病例并发面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我院1998~2003年,切除听神经瘤19例,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33~52岁,左侧13例,右侧6例.全组病例均实施了手术治疗,完全切听神经瘤15例,其中保留面神经8例;大部切除肿瘤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尼莫地平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尼莫地平治疗。治疗40d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经过40d的治疗后,试验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总有效率提高了44.83%;2组治疗后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患者有效率高,更易受患者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眩晕的机制。方法:分析收治的37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眩晕主诉者,均行颈椎X线和经顷多普勒检查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有显著性;颈性眩晕TCD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无显著性;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与TCD回归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结论:眩晕大多可以找到器质性原因,明确诱发眩晕的机制和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CT机在地震灾害中受损的情况下,观察超声波在术前定位、术中探查颅内多发血肿及术后对危重患者床旁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显像仪对180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术前A超筛查,对疑有颅内多发血肿、急性脑膨出实时术中B超多角度多层面扫查。术后经骨缺损区进行水平、矢状、冠状滑行扫查。结果术中扫查24例,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16例;血肿清除后,减压不充分,同侧脑内血肿4例,脑挫裂伤、脑水肿4例,术后B超复查,出现迟发性血肿5例,B超发现与手术发现基本一致。结论术中B超扫查对多发性颅内血肿的准确定位,对术中急性脑膨出明确原因有重要意义,术后经骨缺损对迟发性血肿也能准确诊断,在大型灾害后72h,CT机未维修好的情况下,超声波在术前、术中、术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机在地震灾害中受损的情况下,术前A超定位,术中B超探查颅内多发血肿并导向手术,术后对危重患者床旁监测。方法应用超声显像仪,术前A超筛查,对疑有颅内多发血肿,急性脑膨出实时术中B超扫查,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扫查。术后经骨缺损区进行水平、矢状、冠状滑行扫查。结果术中扫查24例,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16例,同侧脑内血肿4例,脑挫裂伤、脑水肿4例,术后B超复查,出现迟发性血肿5例,B超发现与手术发现基本一致。结论术中B超扫查对多发性颅内血肿的准确定位,对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明确有重要意义,术后经骨缺损对迟发性血肿也能准确检查,在大型灾害后72 h,CT机未维修好的情况下,超声波在术前、术中、术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时机、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病例资料.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24个,孤立1个,包裹1个.治愈20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病情允许应争取早期手术,经翼点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CT检查为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08例轻型颅脑损伤(脑震荡)早期进行动态EEG和BEAM监测。结果无CT影像学改变的轻型脑损伤监测EEG、BEAM有异常改变达88.89%,其中79.17%为异常的0波和8波,伤后3d内测得的阳性显著高于3d后(P〈0.01)。并发现脑生物电异常变化沿受力轴线分布。结论早期反复测定EEG、BEAM变化是反映轻型脑损伤早期脑功能变化定位和伤情分析以及临床诊断治疗效果评判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在提高化疗用药安全方面的措施与作用。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3年1-12月(干预前)、2014年4月-2015年3月(干预后)化疗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对化疗方案、患者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重度ADR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制订并实施促进化疗药物安全使用的药学服务措施干预后,化疗药物ADR发生率由88.48%降至72.14%,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的ADR发生率分别由67.28%、7.37%降至42.29%、1.99%,重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由27.65%降至18.91%,单药化疗方案、口服给药途径相对安全,其构成比分别由31.80%(69/217)、14.29%(31/217)升至44.28%(89/201)、22.39%(45/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制订的药学服务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ADR发生率,促进化疗药物的安全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100、survivin和Ki-67作为肿瘤生物学标记在星形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和SP法对65例星形胶质瘤中S100、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探寻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S100多显全细胞型阳性,survivin蛋白和Ki-67不表达。随着星形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S100表达强度减弱;survivin蛋白的表达和Ki-67指数增高。S100、survivin和Ki-67的表达与星形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S100和survivin在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星形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