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功能氧合指标监测对呼吸系统各种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采集到动脉血、混合静脉血来进行血气分析,对60例存在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实施肺功能氧合指标监测,并运用氧合计算软件进行计算,根据各指标数值变化建立有效呼吸道管理方案,并对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各个氧合数值与各种呼吸道疾患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实施有效的气道护理措施后,本组60例患者各氧合指标数值都有显著改善,整体有效率达43.3%,与护理干预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功能氧合指标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呼吸系统早期病理变化,以监测的各氧合指标数值为依据,可指导临床及早建立有效呼吸道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的深入研究与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脓毒症患者的发病率仍在增加,目前脓毒症仍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死亡率高达38%~59%[1]。脓毒症是机体在感染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免疫应答反应失调,从而导致机体重要器官功能障碍[2]。脓毒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38℃)和低体温(体温<36℃)。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院内心肺复苏(CPR)质量多参数的监测,来观察在连续性信息反馈下所实施的CPR操作对心复苏质量影响.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ICU40例心跳骤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在实施CPR技术时均记录CPR质量参数,观察组还要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告知医务人员所实施CPR质量参数,以便CPR实施者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CPR操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正确率,在胸外按压频率91.3%,按压深度83.8%,通气频率72.3%,按压中断时间77.5%,无血流分数7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即使受过良好训练的医护人员在实施CPR技术时,同样会出现质量问题,故加强临床CPR质量参数的监测与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很重要,以提高临床CPR对美同心脏病协会和国际的指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食道/气管双腔急救插管在应急状态下或难于插管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突发呼吸骤停的患者应用食道/气管双腔管进行插管,并记录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所有病人在15 s内可以完成插管,主要观察指标在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遇到应急状态或难于插管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应用该插管术进行应急抢救,快速建立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故该插管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PHILIPS MP60中央监护仪调查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发生心搏骤停时,医务人员胸外心脏按压质量指标与病人有创动脉血压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2016年初入住ICU发生心搏骤停病人61例,根据有创动脉血压是否达到80mmHg水平分为达标组与非达标组,比较两组病人在心肺复苏阶段的有创动脉血压、按压频率、胸外按压分数、通气频率、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等指标。[结果]达标组的有创动脉收缩压83.65mmHg±6.63 mmHg、舒张压33.96 mmHg±2.89 mmHg、按压频率(112.83/min±16.45/min)、自主循环恢复率84.0%,分别高于非达标组有创动脉收缩压72.74mmHg±5.09mmHg、舒张压26.03mmHg±2.65mmHg、按压频率(88.07±15.70)/min、自主循环恢复率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ICU病人在心肺复苏时有创动脉血压水平偏低是胸部按压质量下降主要体现,我们必须及时核查并调整我们胸外按压操作,保证有创动脉血压在80/30mmHg以上水平,维持高质量的胸外按压状态,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在ICU分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按特级护理及疾病种类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依据评分在特级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护理措施,分特一、特二、特三级护理系统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APACHEⅡ评分对ICU患者实行分级护理可更合理地配置ICU护理资源,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lide Scope视频喉镜在ICU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 .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经口气管插管,实验组应用Glide Scope视频喉镜,对照组应用直接喉镜.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及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等变化.结果 实验组插管时间平均32.2 s,一次成功率为95%,对照组插管时间平均44.3 s,一次成功率为75%,两组插管前后的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Glide Scope视频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效果满意且小良反应轻微.护士在插管过程中作好配合工作,还可缩短插管时间,为临床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8.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滤器后加热法对患者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滤器后加热法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CRR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将加温装置连接到置换液的管路上,观察组将加温装置连接到滤器后静脉端血液回输管路上。两组均于CRRT治疗开始3h、6h、12h时测量患者体温及深静脉置管的动、静脉端的血液温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溶血反应相关检验结果。结果在CRRT治疗不同时段,两组深静脉置管的动、静脉端的血液温度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治疗12h时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溶血反应相关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滤器后加热血液回输管路的方式可安全有效地补充CRRT治疗中循环热量,降低CRRT治疗中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大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保守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3.7%及2.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2.8%及14.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患者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病死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危重病人床边无创留置鼻肠管的新方法,提高危重病人床边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方法]对45例危重病人无创置入鼻肠管,协助病人取右侧卧位,在鼻肠管管腔内注满8.4%碳酸氢钠溶液,导管末端连接于V导联,记录胃部心电图QRS主波波形的变化,当波形极性发生变化时,提示导管头端通过幽门;用X线腹部摄片方法进一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置管并发症.[结果]36例病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80.0%,平均置管时间为80.2 min,无恶心、呕吐、生命体征明显改变等并发症.[结论]无创置入鼻肠管新方法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