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2月至2003年3月,我们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法和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荧光染料双重染色法检测3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I),以探讨Bcl-2基因表达、细胞凋亡与ALL临床分型、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IL-18对感染柯萨奇B3病毒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IL- 18抗柯萨奇B3 病毒(Coxsackie B3 virus, CVB3) 的作用。方法 将心肌细胞分为4 组。感染组: 用CVB3感染心肌细胞; 干预组: 心肌细胞感染病毒后加入IL- 18 (4~30 ng/ml); IL -18 组: 正常心肌细胞加入IL- 18 (8 ng/ml); 对照组: 正常心肌细胞。观察培养心肌细胞病变(CPE) 及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 和磷酸肌酸激酶(CK) 的变化。并进行IL 18最大无毒剂量实验。结果 感染组感染病毒后第2、5 天心肌细胞病变程度较其余3组明显, LDH和CK浓度明显升高, 与其余3 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 .01)。IL -18 浓度≥40ng/ml对正常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 在4~20 ng/ml范围内对感染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IL- 18 可以抑制CVB3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对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戊四氮反复致痫对新生鼠海马的损伤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鼠致痫后海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对生后10d新生Wistar大鼠用戊四氮(PTZ)反复腹腔注射5d,制成反复惊厥模型,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硫堇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坏死及凋亡发生情况,对CA1、CA3、DG及门区神经元进行细胞计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惊厥发作24h后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同时用Timm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苔藓纤维发芽并评分。结果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齿状回DG区颗粒细胞数实验组为(23.25±3.06)个/250μm2,较对照组(16.25±1.58)个/250μm2增多(P<0.01)。②实验组海马CA1、CA3及DG区NFκB吸光度值较对照组高(P<0.05)。③实验组CA3区苔藓纤维发芽评分(1.50±0.92)明显高于对照组(0.25±0.46),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新生鼠致痫后海马神经元无明显丢失,脑内NFκB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是未成熟脑对惊厥性脑损伤具有耐受性的一种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②新生鼠致痫后齿状回颗粒细胞增生可能是苔藓纤维发芽的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8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 (VMC)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而白细胞介素 1 8(IL 1 8)又称干扰素γ(IFN γ)诱导因子 ,是新发现的一种多效型细胞因子 ,参与机体的多种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且动物模型研究表明 ,IL 1 8具有抗病毒效应[1 ,2 ] 。为此 ,我们使用柯萨奇病毒B3m(CVB3m) ,诱发小鼠急性VMC后 ,投入基因重组的小鼠IL 1 8(IL 1 8)并观察其效应 ,以探讨IL 1 8对VMC的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1 .病毒及实验动物 :CVB3m嗜心肌株 ,病毒原液效价为1 0 7TCID50 ;Balb/C小鼠 (由湖北省防疫站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5.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我国近年来卫生部门和政府部门一直研究的问题之一[1]。集体食物中毒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突发事件之一,因其突发性强,患者数量多,人力不足,时间紧迫等使急救的程序比较混乱,医护配合不利,直接影响救治效果。因此,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方法进行抢救是影响抢救效果的关键。临床路径(CP)是一种工作模式,它综合医、护、技各专业于一体,制订出有时间性有计划性的工作内容、标准与医疗结果,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护理与相关检查[2-4]。它是一种明确工作方向的表格,使医疗护理程序化、标准化。本科根据集体食物中毒病史相同、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应用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化疗后其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改变及应用不同心肌保护药后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能早期监测DNR心肌毒性并可筛选出更好保护心肌药的指标。方法:选择2003~2005年新诊断的急性白血病患儿31例,均采用柔红霉素 长春新碱 左旋门冬酰胺酶 泼尼松(DVLP)方案诱导化疗.化疗期间分别应用果糖二磷酸钠(fructose sodium diphosphate)(实验组)或参麦注射液(对照组)保护心肌。在应用DNR前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bent assaay)测定患儿血浆BNP水平,并同时常规检测患儿化疗前后心肌酶谱(LDH_1、CPK-MB)及心电图(ECG)。结果:研究组(FDP组)患儿化疗后血浆BNP浓度从(3.89±1.43)ng·L~(-1)增加到(15.12±4.38)ng·L~(-1)(P<0.00)。对照组(参麦组)从(3.72±1.38)ng·L~(-1)增加到(18.45±5.29)ng·L~(-1)(P<0.001)。两组化疗前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化疗后FDP组患儿血浆BNP水平较参麦组低(P<0.001)。两组化疗前后ECG及LDH_1、CPK-MB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应用DNR化疗时,BNP可用于监测DNR对心脏的早期影响和判断心肌保护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急诊抢救室临床教学质量。方法将308名护生按实习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52人和观察组156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自制的选择式目标计划表(下称计划表),针对不同实习时间、不同实习阶段选取合适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及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护生对本科室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临床带教采用自制计划表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护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急诊抢救室临床教学质量。方法将308名护生按实习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52人和观察组156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自制的选择式目标计划表(下称计划表),针对不同实习时间、不同实习阶段选取合适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及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护生对本科室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临床带教采用自制计划表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护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发达国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自1967年日本川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PBN)的改变,探讨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的新指标。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KD患儿、25例急性感染患儿及28例健康儿童血清GCSF、IL8水平,同时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PBN,观察上述指标在三组间的差别,并观察其在KD并发CAL与否者(CAL亚组、nonCAL亚组)的区别。结果KD患儿血清GCSF、IL8及PBN均明显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及健康对照组(P<0.01)。GCSF在CAL亚组显著高于nonCAL亚组(P<0.05),而IL8和PBN在KD组的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IL8及PBN均参与KD的发生,其中GCSF可能起关键性作用,可望作为预测CAL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